孟岩专栏

牛市是很多投资者亏损的原因

  • 孟岩 · 2021年2月2日
  • 8555
  • 74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之前孟岩说过:A股牛市像是一场群众运动和储蓄搬家。随着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发达,情绪感染和储蓄搬家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我们现在仿佛又站在了这个时点。

事实上,牛市是很多投资者亏损的重要原因。今天的这篇文章孟岩回顾了历史上的两次大牛市,思考了什么是导致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希望对当下的你有一点启发。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什么是牛市

A股语境下的牛市, 是指价格在一段时期内的快速上涨。

下面这张图,是中证全指(000985)在 2005 年和 2015 年中两次牛市的持续时间和幅度。

来源:雪球

其中,2005 年 6 月到 2007 年 10 月是大盘股的大牛市28 个月内上证指数翻了 6 倍;2014 年 10 月到 2015 年 6 月是小盘股的的牛市8 个月内,创业板指将近翻了 4 倍。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牛市,是指在短期内,指数(价格)快速上涨的市场。

什么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上涨?

我总结过一个公式,股价 = 价值 × 估值(情绪)

这个公式中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的是什么?

是公司价值么?显然不是。快速变化的是大众的情绪和预期。从极度乐观到极度悲观,再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

熊市的底部区域,价格被公司的价值托住,情绪或者说泡沫被极度的压缩;而在牛市大量原本并未投资的人群步调一致的快速入场、贪婪情绪猛烈而集中的释放,造成了短时间内指数价格的大幅上涨。

A股牛市交易的人群数量,比熊市高一个数量级。大多数原本并不投资的人纷纷冲进市场,他们完全不理解、也不管股市的根本价值,交易的唯一原因是 「隔壁老王赚钱了」,「再不买就来不及了」,「都说明年要涨到 6000 点」。

情绪爆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前时间过得很慢。2007 年,牛市可以走两年;2015 年,托移动互联网的福,8 个月就可以更高效率的搞定了。

看看 2007 年和 2015 年的牛市

我们用历史来检验这个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比较准确的「测量」情绪的指标。

这里我选用了「百度指数」。「百度指数」基于百度的搜索数据,覆盖人群很广,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主流人群的行为习惯的变化。

简单地说,一个关键词的指数越高,表明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越高,代表对这个关键词所感兴趣的人越多。

我们选取从 2011 年到 2018 年的时间段,并把 2014 年 10 月至 2015 年 7 月定义为牛市,其余为熊市阶段。

我们分别来看几个不同的关键词在熊市牛市的搜索量变化,来反推背后情绪的变化。

关键词 1:「股市+股票」,代表:对股市感兴趣的人的数量。

可以看到,在 2015 年牛市顶峰的附近,对股票感兴趣的人的数量大概是熊市平均的 30倍。

关键词 2:「创业板」,代表:对创业板感兴趣的人的数量。

2015 年牛市是创业板的牛市牛市顶峰的时候对创业板感兴趣的人的数量,是熊市60 倍。

关键词 3:「基金+基金净值」,代表:对基金感兴趣的人的数量。

2015 年的牛市中通过基金间接入市的新人,是熊市10 倍。

通过这几张图,你可以看到熊市牛市,几个「股市」相关的关键词的搜索量变化,也能感受到背后所代表的情绪的剧烈变化有多么巨大。

另外,都说美股牛长熊短、波动很小。按照刚才的推论,美股的情绪变化应该远没有A股这么剧烈。

我们来用 Google Trends 看看是不是这样。

这张图是从 2004 年到 2018 年,在美国地区,Google 访问量里 「Stock」 关键词的搜索量趋势。在这张图里,实在很难区分什么时候是牛市、什么时候是熊市,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别,只有 2倍左右。

未来还会这样吗?

熊市无人问津,牛市新增几十倍的新股民。这是A股情绪剧烈变化的最重要原因。

未来还会这样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股民和基民会像旅鼠一样如此步调一致,每隔几年就完成一次把钱搬进股市的大搬家。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价格的公式:

股价 = 价值 × 估值(情绪)

熊市的底部区域,情绪或者说泡沫被压缩到极致,没有太大的下降空间。经济持续增长,公司价值持续增加,带动价格(指数)微幅上涨;与此同时,底部时期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 2014 年底的「沪港通」,可能带来「情绪」的催化,造成价格的上涨。

这样的上涨,逐渐带来了赚钱效应,慢慢从媒体、朋友圈以及聚会上传播,引发新的交易人群进场。随着股价的继续上涨,认为价格超过公司价值的投资人会逐渐卖出,大多数时候会引发价格回落,上涨结束;而如果新的买入人群源源不断,进来的人超过了离开的人,价格不断上涨形成正向循环,牛市就形成了。

举个 2012 年末的一轮小牛市的例子:

来源:雪球

这张图里的第一个圆圈是 2012 年的 12 月,当时估值已经非常低了,并且 2012 年 12 月股市大涨了 15%,但当时的其它因素比如货币政策和其它并不能支撑这个涨幅,反弹结束;而 2014 年四季度的上涨(第二个圈),最终在其它因素的共振下演化成了一轮牛市

A股牛市更像是一场群众运动,需要各种因素所引发的共振。

这样的共振,通常需要很多的机缘巧合,这些机缘凑在一起的周期,通常是 5 到 8 年。

写在最后

虽然都在讨论牛市,但我不喜欢这样的牛市这样的牛市,并没有创造价值,而是在进行巨大的财富转移。巨幅的波动给国家以及大多数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事实上,牛市是很多投资者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的,你没看错,是牛市而不是熊市)。

我和我的伙伴们想改变它。

如果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去影响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懂得自己与金钱的关系,理解投资的大道,了解时间和复利的意义,学习驱动长期股市上涨的根本因素,陪伴他们一起克服情绪对投资的影响。我想,我们就可以降低A股波动的幅度,也能帮助更多的人利用资本市场赚到合理的收益。

期待那一天。

想法

发布想法
  • 逆水行舟
    置顶

    我知道牛市是短期的乐观情绪聚集的结果,但没想到牛熊情绪的跨度居然有几十倍,这可是大于一个数量级的差别呀!又一次被数据统计震撼到了…… 对于有知有行的愿景,我现在感到更加地钦佩了,这绝非一个容易完成的事情。因为牛市的真正“推动者”,可能不会有兴趣学习投资,他们只想赚快钱。怎样让他们的心沉下来,手慢下来,是有知有行需要思考的,道阻且长,加油吧~(ง •̀_•́)ง

    2021年2月1日
    31
  • 叫我小杨同学
    置顶

    这样的牛市,并没有创造价值,而是在进行巨大的财富转移。巨幅的波动给国家以及大多数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事实上,牛市是很多投资者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的,你没看错,是牛市而不是熊市)。 在牛市,人们的情绪起来了,就想去追涨杀跌,能到牛市末尾时,又不愿出场,认为还会涨,最终只能自己承担巨额亏损。 想要在牛市中赚到钱,在熊市就得慢慢进场,积累自己的本金,慢慢等待牛来就好啦

    2021年2月14日
    1
  • 旭日东升~

    牛市亏钱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2021年2月1日
    38
  • 赚钱赚钱努力赚钱

    太难了,毕竟都想赚快钱

    2021年2月1日
    11
  • 考拉雪球

    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兴奋中灭亡

    2021年2月1日
    6
  • 想哥

    哇,很喜欢这句:我和伙伴们想改变他!侧身入局!👍

    2021年2月1日
    4
  • 浮生三旬

    投资就像种田一样,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而大部分人在投资的过程中,恰恰忘记了这一点。往往在在市场收获(收益)的时候开始播种(买入),或许播种后能看见苗在长大,但是再过几个月,冬天就来了。成熟的投资人已经落袋为安,而迎接你的却是寒冬。

    2021年2月4日
    3
  • 认真的慢猫

    要克服人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管你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逃不过千年的生存根基

    2021年2月1日
    3
  • 乐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1年2月1日
    3
  • 华麟厂-迎福来-新华麟-汇福居陶瓷

    百度指数在百度的那个软件里可以查的到呢

    2021年2月1日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