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投资者应该具备的四种思维方式(下篇)

  • 孟岩 · 2021年3月8日
  • 6498
  • 58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除了自身的投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影响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因素——思维方式。孟岩认为优秀投资者的思维有四个共性:概率思维、非线性思维、延迟享受思维和逆向思维。

上周和大家分享了前两种思维方式,本周继续分享延迟享受思维和逆向思维。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一、延迟享受思维

投资大师芒格认为他的成功与「延迟满足感」有很大的关系,今日头条的 CEO 张一鸣最欣赏自己身上的特质也是「延迟满足感」,贝索斯更是把「长期视角」、「延迟满足」看做亚马逊长期成功的竞争优势之一。究竟什么是「延迟满足感」,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上世纪 60 年代,斯坦福大学的米歇尔教授作了一个实验,给一群 4 岁的小孩每人一颗糖,并告诉这些孩子,如果能够忍住 15 分钟不把这颗糖吃掉,就会得到两颗糖,一部分孩子按捺不住对糖的渴望,马上就把糖吃了,另一些孩子则通过自言自语或者唱歌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终在 15 分钟之后成功的收获了两颗糖。

实验人员对接受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发现那些能够忍住诱惑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抵得住短期诱惑,在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这个实验也给出了延迟满足感的定义:

延迟满足,就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定义里面有几个很关键的词:

1)即时满足
2)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
3)自我控制能力

在棉花糖实验中,「即时满足」是指马上吃掉一颗糖,「长远结果」是指未来可以拥有两颗糖,「自我控制」是指能否能在「长远结果」到来之前采用各种方式忍住诱惑、控制自己。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关键词如何出现在各种选择中,再来推演下为什么「延迟满足感」会是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

1. 即时满足

即时满足是一种浅层的、当下的、即时的满足感。

沉迷于王者荣耀、数小时困在抖音,这种满足感是当下的、即时的;

违反制定好的健身计划,在炎热的夏日留在屋内吹空调,这种满足感是当下的、即时的;

熊市终止掉定投计划,等待牛市来的时候再投资,这种满足感是当下的、即时的;

工作的时候先从容易而非重要的事情做起,避免深度思考和推演,这种满足感是当下的、即时的;

金融机构如果利用客户的信任,盲目增加新组合、夸大短期收益。这样的行为会增加短期销量,却损害了长期的客户信任,这种满足感是当下的、即时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很节省,但每次新的科技产品他都要买来尝试,iPhone、Kindle、Tesla,尝试完几个月再折价二手卖掉。因为他的工作依赖于对科技产品的第一时间认知,对他来说,节省反而是他自己的即时满足感。

为什么有的人第一时间买 iPhone 是即时满足,有的人却是延迟满足?

我觉得美国畅销书作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很好地解释了这点: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那些让自己当下舒服的选择,是即时满足;而让自己当下痛苦、不愿意面对,但长远来看更有价值的选择,则是延迟满足。

那么如何判断长远结果呢?

2. 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

生活中的很多判断,并不像两颗棉花糖这样显而易见,更多的情况,需要你的「见识」、「认知」,也需要「非线性思维」模式。

在刚毕业选择工作时,放弃去名气大、安稳的企业,反而选择薪水低一些、但有潜力的小公司,是因为坚信长期来看,薪水是能力的外在定价,5 年后的薪水是现在的数倍,而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更有可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工作中,不自我设置边界,不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愿意主动去做更多,是因为坚信长期来看,自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会给自己的未来更多可能性;

选择熊市的时候克服恐惧坚持播种,是因为坚信长期来看,经济在增长,历经冬雪一定会生如夏花;

对我那个朋友来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第一时间体验各种科技产品,是因为坚信长期来看,这件事可以提升认知,提高效率,提升关键体验。这些花费并非浪费或奢侈,而是对自己视野和敏感度的提升;

对金融机构来说,从策略选择、到产品挑选、调仓频率,坚定地站在客户一边,是因为坚信长期来看,给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所有价值的来源,获取客户的信任、陪伴用户成长,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看到长远有价值的事情,需要眼光。而长远有价值的事情,通常短期来看都会「痛苦」,如何经过漫长的等待期,拒绝短期诱惑呢?这就需要自我控制。

3.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认知」。因为相信,所以坚持。只有对长远价值有着清晰的认知和信仰,才能经得起短期诱惑的考验。

「热爱」是一种自我控制。我的一个朋友,酷爱读书,她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了。读书于她并非是长远价值的功利选择,而是出于热爱。时间一长,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广泛、深度的阅读带给她的巨大变化。

「自律」是另一种自我控制。无论是练成魔鬼肌肉男的霸道总裁,还是科比口中凌晨 4 点的洛杉矶,他们展现的,都是用极度的自律,放弃当下的满足感,而追求长远的价值。

还有很多其它的自我控制方式。比如群体监督,你一定看过朋友圈里面立 flag 健身的朋友,话都甩出去了,总不好意思不做吧。我的周报也是如此,当众做出了承诺,就得忍受每周末的焦虑和痛苦。

当然,无论是哪种自我控制方式,最好给自己一些小甜饼,给自己设定一些正反馈。读完一本书,在豆瓣上 Mark 一下,鼓励一下自己;跑步的时候,打开跑步软件累计里程,当 Nike+ 上面显示着 1000 KM 的绿色勋章,你一定倍感骄傲;每次写周报犯懒,猜一猜可能的打赏金额,也是一针管用的鸡血。

4. 少有人走的路

为什么「延迟满足感」会是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呢?

延迟满足感会让我们更耐心,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延迟满足感会让我们目标更远大,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延迟满足感会让我们更专注、更从容、更平静,全力以赴、纵情向前。

更重要的是,延迟满足感建立的长期视角,帮助我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又回到那个我写过数次的问答:

在 2000 年的一个早上,贝索斯给巴菲特打电话,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慢慢变富就是典型的建立在「长期视角」下的「延迟满足感」,而大部分人都拥挤在获取短期收益的「即时满足感」赛道了。

建立「长期视角」,利用「延迟满足感」,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条并不拥挤的赛道,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这条路又大概率会是「非线性」增长的。我想,这两点,可能是「延迟满足感」的、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吧。

二、逆向思维

说完延迟享受思维,我们再来聊聊逆向思维。

市场的情绪特征有变化吗?几乎没有。每一个股市的底部都会不一样,这次是「xx 战」、是改革不及预期。但上一次,上上次,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

每一个大级别的市场底部,一定伴随着好像天大的事儿要发生。否则,哪儿会有那么便宜货可捡?每当这个时候,媒体铺天盖地的信息都会告诉你「这次不一样」。但市场里最贵的一句话就是「这次不一样」。

以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说过,熊市是最好的投资时机,也是少数人改变自己财务状况的最大机会。前提是,你得在熊市的底部区域,能以较低的成本(浮亏 20% 以内),买到足够多的仓位

这种与大多数人背向而驰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投资。

简单说,就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但这种逆向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我非常喜欢的投资人冯柳,是典型的逆向投资者,他对逆向投资本质的思考,也超过大多数人。

冯柳认为逆向投资的核心是在负面思考的时候买入,而下跌只是一种表象。当各种负面信息被充分地呈现后,积极的变化往往就会迎面而来。

他认为逆向投资可以帮助我们:

1)获取超额回报
2)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3)弥补思考和研究的不足

1. 获取超额回报


冯柳: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历史上很优秀的公司,在不做交易的情况下,长期持有的复合回报率也就是年化二十几个点,这还是在它们没有被证明优秀的时候参与并长期投资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要挣超过这个回报的钱是很难的,因为你不可能全部投资都选择到了这些优质公司。那么,要有超额回报肯定要逆向投资。


这个投资实证的目标,是力争获得 15% 的年化收益率。长期看 A 股上市公司的增长率大概在 8% ~10%。而剩下的那 5%,就是所谓的超额回报。这个超额回报挣的是交易对手的钱,是低买高卖的钱。是在大家卖出的时候买进,而在他们疯狂买进的时候卖出所赚的钱。

2. 把意外伤害降低到最低

逆向投资还可以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冯柳:我喜欢看跌了很久的股票,因为长时间的下跌使得负面方向的思考和演化足够充分,如果在负面思考下都能被吸引,那么万一有正面的变化那意外就成为了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了。


回想 2018 年 1 月份,当时市场中喧嚣的还是「牛市已来」。回看那时的研报也会觉得逻辑完整、无懈可击。但是 8 月呢?短短的半年时间,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本质的变化吗?

冯柳特别强调在「负面信息下的充分思考」,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市场的看法不过是盲人摸象。而如果坏信息足够充分,那么「意外」就会变成我们的朋友了。

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去判断「坏信息足够充分」呢?市场估值就变成了帮助我们去理解情绪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它不会完全精确,但足够用。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因为人性永不变。

3. 弥补思考和研究的不足


冯柳:逆向投资也符合博弈之道,它可以弥补我们作为买家的天然劣势,任何人买一个票的时候都不会比他卖的时候理解更充分,因为少了持有环节的跟踪和进程思考,所以在别人因情绪不好而影响判断或行动力的时候,你才会抵消掉这方面劣势。


这段话更为本质,从博弈论的层面讲明白了「逆向投资」的道理。如果说超额收益赚的是竞争对手的钱,作为交易对手双方的买家和卖家,谁更聪明呢?

卖家有天然的信息优势,也在持有和跟踪的环节有着充分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平均来看,买家一定不如卖家。这也就是老话说的「买的不如卖的精」。因此只有在卖家处于不得不卖的境地(恐惧、杠杆、急用钱),买家才能抵消这种交易劣势。而集体性的「不得不卖」,一定来源于大级别的熊市底部。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闻香识女人》里史法兰最后的那段话:「如今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疑问,我知道 ,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太他妈的艰难了」

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格外有意义。投资这条路,很难。

但难的事,才有价值。

延伸阅读

投资者应该具备的四种思维方式(上篇)

想法

发布想法
  • Crypto_Mar

    创业投资哪个不难?但是投资相对创业还是简单许多

    2023年4月16日
    0
  • 同路人_Jing

    收获一个想法,之前觉得股市不是零和,可以大家一起赚钱一起亏钱,此时认为,股市的贝塔部分是如此,但基于这个贝塔的阿尔法部分,是零和,我赚的超额部分就是对手跑输贝塔的部分

    2022年7月3日
    0
  • 知而稳行

    对金融机构来说,从策略选择、到产品挑选、调仓频率,坚定地站在客户一边,是因为坚信长期来看,给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所有价值的来源,获取客户的信任、陪伴用户成长,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谢谢

    2022年2月8日
    0
  • O

    延迟满足是短暂痛苦,但对长期来说是有好处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超前消费,如果早点懂得延迟满足想必就不会这样了。 逆向思维可以为正向选择进行补充和反推。 投资亦是可以映照生活。

    2021年4月19日
    0
  • 李知了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2021年4月6日
    0
  • 张张奔

    理想

    2021年3月31日
    0
  • 阿宝船长呀

    孟岩的这两篇关于投资思维文章太赞了,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事情都想通了。

    2021年3月16日
    0
  • 这个早晨

    逆向投资:拿到带血的筹码是超额收益的来源/更具安全边际/集体性的不得不卖通常是市场的底部/充分暴露的坏消息意味着不确定性越来越小 铺天盖地的坏消息里最贵的一句话是“这次不一样”,均值一定会回归

    2021年3月15日
    0
  • 这个早晨

    延迟满足即是因为用长期视角看问题

    2021年3月15日
    0
  • 淡水

    热爱、自律、坚持

    2021年3月11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