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知行周报」。今天依旧是三月主编仝仝给大家带来她的分享。
我们的周报主编将会按月轮换,有知有行团队中的每一位伙伴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轮值主编。在一个月的任期内,当值主编将会和大家分享的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日常、同僚趣事、投资成长、个人思考……或者是回应你们向有知有行提出的各种问题。
祝新周愉快。
Hi,大家好,我是仝仝,本周依然是我来值班。
上周真的是各种见证历史,黑板报也连续三周发车,我觉得我必须写一个跟投资相关的话题来提高阅读量了。(开个玩笑)
今天的我化身为黑板报答疑小助手,和你聊一个我常在想法区看到的问题——为什么黑板报在周二晚上发布,不在盘中发布?有时候,晚上发车,第二天大涨,该怎么办呢?
希望这篇文章能解答你的一些疑问。
黑板报是基于股市温度计的一个策略。我们通过研究股市历史估值的变化规律,来感受当下处于股市周期的哪个阶段,从而指导我们的操作。
就像我们通过四季变化和当下的温度判断自己今天应该穿什么衣服一样,我们会通过股市大周期的变化,来判断当前市场的温度。对黑板报来说,重要的是「模糊的正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精确」。
而且在我们的理解中,市场的短期涨跌是一个随机事件。就像抛硬币一样,很难说这次抛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下图是 2011 年以来沪深300日涨幅统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 年以来,沪深300涨的天数和跌的天数基本对半,而且大部分日涨跌幅都集中在【 -0.01,0.01 】这个区间,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的单日涨跌幅并不大。
可以说,单日涨跌对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影响并不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放大短期涨跌的影响,徒增压力。
有知有行的一条很重要的投资原则是「不预测,只应对」。我们认为,短期预测的成功率很低。一方面,过去的「随机性」让我们很难去归纳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另一方面,未来的「随机性」以及「不完备」的信息让我们很难去运用这些规律。大部分朋友习惯于从过去的事件中寻找规律,但在投资中,尤其是经历过上周的市场,相信大家对随机性更有感触。
说回黑板报,为什么发车后涨了就有些纠结呢?主要还是内心有一种亏了的感觉。这很正常。
带大家看一组数据。
在《2021 黑板报年度回顾》中,我们梳理了黑板报策略第一期的历史买点。以买入时间较长的中证500和红利为例,大家看一下黑板报的买入时点:
有多少朋友在看买入时点后是涨是跌?
但我放这张图,并不是为了计算黑板报发车后有几次大涨、几次大跌,而是想让大家感觉一下什么是买入的低估区间。
看着这两张图,你再感受一下这句话——低估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那些我们纠结第二天是不是大涨、能不能抄底的日子,其实只是低估区域中一个很小的点而已。身处其中,我们会放大情绪,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人能够每次都精准踩到最低点。我们能把握的是一个「价格相对便宜」的区域,而不是一个「精准无误」的最低点。
拉长时间来看,这些跳变都是小概率的细微事件,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最终收益。
用定投举个例子,我们测算过分别用日定投、周定投、月定投的方式长期定投沪深300,长期来看,最终的收益区别不大。
即使未来我们实现了 3 点之前发车,我想依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我没看见发车信号,第二天可以买吗?
收盘前突然暴涨,我还买吗?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这句话——
长期来看,一时的涨跌不重要,长期拿得住更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请不要随意浪费你的注意力。
三月第一期:《我们收到了一位视障朋友的留言》
三月第二期:《带你云参观有知有行办公室 2.0》
本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详见《文章免责声明》。如转载使用,请参考《文章转载规范》。
有知有行的一条很重要的投资原则是「不预测,只应对」,不预测是因为我们无人知晓;只应对则要求我们有知有行!
在没有自动跟车的情况下,目前的方式是最好的。白天安心工作,晚上回家下单,多好。
“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此言不虚。如是如是。 1、低估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2、我们能把握的是一个「价格相对便宜」的区域,而不是一个「精准无误」的最低点。 3、长期来看,一时的涨跌不重要,长期拿得住更重要。 4、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请不要随意浪费你的注意力。 5、放松点,模糊的正确就好 6、我们始终相信,投资体验比投资收益更重要。 7、可以说,单日涨跌对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影响并不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放大短期涨跌的影响,徒增压力。 有知有行的一条很重要的投资原则是「不预测,只应对」。我们认为,短期预测的成功率很低。一方面,过去的「随机性」让我们很难去归纳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另一方面,未来的「随机性」以及「不完备」的信息让我们很难去运用这些规律。大部分朋友习惯于从过去的事件中寻找规律,但在投资中,尤其是经历过上周的市场,相信大家对随机性更有感触。
道理是这样,但我还是希望能盘中跟车。像14/15号的恒生科技,第二天上车相差已甚远了。而且孟岩连续黑车也是稳准狠。
「低估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真的要配图看才更安心~仝仝好棒🎉 说个笑话:排队测核酸时两只狗狗的主人说你俩身高差不多啊怎么不玩到一起呢,没觉得你们周围的其他“大狗”都比你们高出一大截嘛😄 我身后的情侣就接茬说,听到伐别以为高点下来10%就便宜了,低点上来10%就贵了,要看和价值的比较,而且狗狗再高也比人矮🐶 啊哈哈哈哈哈躲在口罩后面的我笑惨了😭 多么可爱,黑板报觉得低估让我们买入的基金,其估值不就是那只小狗狗🐶嘛~一天涨一下的程度,最多就是大一些些的狗狗,也依然很小哇~
课代表也来参与讨论😉—— 1. 黑板报不是没有盘中临时发车,其实当全市场温度触发临界值的时候会中午就发车。 2. 黑板报的核心在于利用全市场温度控制仓位,先满足仓位,再寻找细分品种。而E大是先寻找细分品种,然后再考虑仓位。这就导致E大更注重单品种的买入价格,而黑板报却不太在意了,因为对黑板报来说,资产配置大于买入价格。 3. 这种控制仓位是黑板报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款组合/投顾的亮点,我想若干年之后会有很多人发现黑板报的巨大优势。 4. 黑板报是随时可参考的普适性的组合/投顾。严格来说,其实盘中临时发车(或者更广泛的说,过于精准的择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朋友买不到最低的价格。这不符合黑板报「低估是一个区间,不是一个点」的基本原则,也不具有很高的普适性。 5. 说到底黑板报只是个参考,各位同路人可以在黑板报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策略,比如模仿E大的择时,机构的选基等等。毕竟这里是有知有行嘛😁,时间长了肯定会在投资上更精进。
我觉得晚上发车还是盘中发车并不重要,个人认为在没有自动跟车功能时,晚上发车更好,这样白天不会耗费精力和时间。 个人理由:①这是个长期投资的策略,早一天发车或晚一天发车,长期来看影响很小。②每次发车买入的份数不多,长期来看影响很小,而且底部是一个区间。③投资原则:不预测,只应对。已经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如果一直纠结早发车还是晚发车,或许是渴望买在底部卖在高点,唉🙃这种心理难以描述清楚,感觉有种偏投机的意思吧 个人拙见😋
短期的涨跌在长期看没有太大意义,简单投资,安心生活。
这也是我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 文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前一天暴跌发车,结果第二天上车的时候暴涨,前后差距很大,买入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只能不预测,只应对。因为就算是当天发车,如果出现收盘的时候出现相反的走势,这也同样是上面那种情况。总还是会有不确定因素存在的。 这确实是一件难事。
3点后发车,第二天大涨觉得自己亏了,那如果3点前发车,第二天大跌,又会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