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黑板报

136 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别忘了长期的均值回归

  • 知行研究 · 2023年4月12日
  • 8376
  • 40

叮咚叮咚,知行黑板报准时抵达,请查收。

好久不见,上周赶上清明节假期,黑板报停更了一次,这周我们继续。现在是四月初,按照惯例,这次的文章应该来写 2023 年一季度市场回顾,这次我们决定换个形式。

过几天,长钱账户的持有人会收到长钱账户 2023 年一季度运作报告。季度运作报告里面会涉及市场回顾、长钱账户运作回顾等内容,由长钱账户团队通过雪球基金 App 通知的方式进行发送。如果你是长钱账户持有人,可以查看相应的内容。

除此之外,对于早期关注有知有行的用户,会参考之前的黑板报策略和温度计定投的信号,在其他平台做自助操作。这些用户也会收到针对黑板报策略和温度计定投的一季度运作报告(奋笔疾书中)。如果你关注了某一期的黑板报策略,或者开启了温度计定投的提醒功能,就会收到对应的内容。

我们经常能收到一些用户留言,会担心黑板报策略已经没人管理了,黑板报今年的文章里一直在说长钱账户,没有再提黑板报策略的信息。这种担心也很正常,主要是因为黑板报策略很久不发车了,不发车的话,就很容易被认为没人管理了。

实际上,在长钱账户上线之际,我们就写了《有行上线,老朋友该怎么操作?》的文章,也不断提醒大家,如果你关注了某一期的黑板报策略,就会收到黑板报策略的信号。过往几期黑板报策略经历了 2022 年 4 月份和 10 月份的市场底部后,股票类资产的比例都已经提高到了 70% 以上,股票仓位已经不低了。2023 年以来股市整体是上涨的,不发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市场情况,不操作也是一种抉择。

在不操作的日子里,类似于季报、年报这种也会给到大家,让大家对自己的投资有更为清楚的了解。今年年初我们就发送了黑板报策略和温度计定投的年报,这次的一季报也是一样的。对于一个季度来说,能说的比较少,不过我猜,写多少并不重要,知道有人管,安心才更重要。

接下来说一下市场情况。上周没说行情,这周我们就说一下 4 月以来的市场表现。

4 月以来A股整体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涨幅主要是上周贡献的,这周前两天整体出现了回调。最新的全市场温度是 30°。具体指数方面,宽基指数例如沪深300中证500从 4 月 1 日到 4 月 11 日分别上涨了 1.22%、1.28%。行业主题指数里面,4 月以来涨幅居前的有全指信息全指医药,分别上涨 3.27%、3.15%,其余指数多数出现上涨,但幅度不大。表现最差的是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800消费,4 月以来下跌了 3.54%。

我们从具体指数的温度变化也能看出来,除了800消费温度出现下跌,其余指数温度都出现了上涨。全指信息全指医药温度变化最大,一方面它们近期涨得不少,另一方面跟它们修改了编制方案也有关系,我们在 之前的黑板报文章 里也介绍过。

这周我们看到,长钱账户没有做任何的操作,大家继续持有就好。

上周的 4 月 4 日,长钱账户调整了「适合当下配置的比例」,主要的变化是如果你从 4 月 4 日开始,有一笔新钱要买入长钱账户,会分配给你 57% 的股票类资产。与之前相比,全指信息由于近期的快速上涨会暂停买入。我们从下图几个指数一季度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全指信息一枝独秀,涨幅将近 30%。AI 太强大了,「死了都要 AI」的谐音梗也火了。我们观察到,有些主动基金经理切换了仓位,提高了信息技术相关的仓位

对于长钱账户来说,追求资产的性价比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帮助大家积累一定的安全边际,暂停买入全指信息符合它的投资理念。这并不是不看好其未来的表现,更多的是因为情绪的热烈,导致全指信息相比其他品种,性价比不高。未来如果它回调下来,有机会的话,相信长钱账户也会进行配置的。

短期的快速上涨,会导致看重短期业绩、害怕错过的人会产生深深的焦虑,追涨会成为他们大概率的选择。更可怕的是,短期的快速上涨,会提高他们对于高业绩的预期,一旦自己买入之后,业绩达不到预期的话,怀疑、背叛、痛苦也就随之而来,长期持有也变得艰难,进而很难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最近基金年报披露完毕,很多平台依据年报数据,发布了一些关于基金回报和基民回报不一致的内容。有理有据也发布了一篇,名字叫做《为啥基金给基民赚了钱,基民却总感觉自己没赚钱?》,没看过的可以点击去看一下。文中统计了 2009~2022 年所有权益类基金年报中的数据,发现大部分基民没有获得基金本身的回报。

大家在统计基民回报时,用到了「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这个指标。这个指标主要通过基金的半年报、年报进行披露。下面这张图我们选了某只基金 2021 年的年报进行展示。红色箭头标注的有两个指标,其中「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就是大家在各个平台看到的基金收益率。拿这只基金来说,2021 年基金上涨了 39.75%。这意味着,如果你从 2021 年年初开始一直持有这只基金到年末,期间没有追加没有赎回的话,就会获得这个回报水平。

基金收益率的定义意味着,基金回报和基民回报很大程度上是不一致的。只有在基民从期初投资到期末,整个投资期内投资金额不变时,他的回报才与基金回报一致。实际情况是,基民的钱很多时候是分批投入的,投入后还经常换手,也就是说,基民的投资行为会影响他与基金本身的回报差距。

这种考虑了基民真实的资金投入变化,计算出来的反映基民真实回报的指标,就是「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它与「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的差异反映了投资者行为——也就是投资者进行择时——所带来的影响。既然大部分基民没有获得相应的基金回报,就意味着,对于基民而言,择时的效果非常有限。

拿上面这只基金来说,基金在 2021 年上涨了 39.75%,但当年基民回报是 -25.24%,这意味着在这只基金上涨时,没多少人关注它,它的规模很小,只有少部分人享受到了快速上涨的收益。一旦业绩快速上涨之后,基民则蜂拥而至。当高业绩增长无法延续后,基金业绩出现了回调,后来进入的人,或者前期小试牛刀,一看业绩不错大幅度加仓的人,获得了大幅度的亏损。这些追涨的资金没享受到之前的涨幅,这样的资金纳入基金资产后,自然会导致「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被拉低了。

对于后进入的大量投资者,他们实际投资体验并不会太好,除了心理落差比较大以外,甚至出现了真实的亏损。这是追涨带来的代价。下面这张图是另一只热门基金在 2021 年的基金规模变化情况,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过度追求短期业绩,追涨的代价很高,那么把基金投资业绩拉长到 3 年、5 年,是不是就能挑选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了呢?

我们把偏股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任职天数和任职以来的年化收益作为对比,可以发现其呈现一个明显的三角形状。随着任职日期的增加,其年化收益也逐渐往中间收敛。而任职日期在 1000 天(3 年)以下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分布呈现极度发散的状态。

3 年乃至 5 年来看一个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在 20% 甚至 30% 以上,似乎考察的历史业绩周期已经很长,但很多时候单一市场风格的延续,可以长到你都已经要忘记均值回归的道理。从A股市场的历史来看,任职时间在 10 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年化回报都基本落在了 8%-15% 的区间内。

当我们买入那些短期业绩远远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基金经理的时候,至少也应该为后续不知何时到来的均值回归做好准备。

我们下周见。

  • 生如夏花Jerry

    多年后,有本书,叫《有知有行致股东的信》

    11个月前
    72
  • 傅强

    高位不轻易追高,低位更不要轻易割肉。能明白这两点,投资也就很厉害啦! 当然啦,沿着这条路肯定还有更多问题出现:怎么样算高?怎么样算低?不追高可以,但多高要止盈?……等等等等。 不着急😜在有知有行里,我们慢慢和你说,边有知识、边有行动。

    11个月前
    58
  • 狗哥

    跟的第一期黑板报,三年了,最近才有点儿收益,整体和第一期收益率差不多。平均到每年,不到3%,相比5.2的房贷,还是不划算,准备下车去提前还房贷了。感谢有知有行的一路指点

    11个月前
    16
  • 苏源

    任期在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业绩在年化收益在8%-15%。 而过去10年,中国的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快。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年化收益率应该再降一些。5%~12%是可以预期的。

    11个月前
    10
  • 菜卜

    对投资者而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初学者更是如此。 自投资第一课上线以来,我不遗余力地向家里安利这门课程。磨了许久,她终于勉勉强强听完了音频。但讲她『一知半解』是言过其实了,要说『毫无印象』或许更贴切。 后续家里开启的温度计定投也未能提起她的兴趣。每当我谈起投资上的新感悟,她便立即进入『放空』状态:开始还附和两句,没几秒就开始睡眼惺忪,最后大哈欠一个,问:“刚才发生甚么事了?” 谁料情况突然反转。(去年)五月初,她开始亲自跟投长赢。一个月后,她对投资迸发了前所未见的热情。每天刚醒,她就给我报今天各指数(尤其是恒科)涨跌了多少,而这一切反转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她赚钱了。 她现在特别信任E大,说E大会指挥大家进场把握时机,还会吃波段;而黑板报只是在低位买入(她之前跟了第四期),浮亏了7%也只能看着,有时还会在大涨后加仓(不择时),买完次日就跌,体验不如长赢。 我说:『假如你买长赢的那个时点买入黑板报,到现在也是浮盈呀;跟第四期的那个时点买长赢,到现在也是浮亏呀。』 她说:『不,是我,精准地在对的时间精准地跟投了对的人,才赚到了钱。』 我挠挠头,回顾起自己是19年下半年开始投资的,两个账户都算是顺风顺水,也没有账面浮亏过;后面的新账户浮亏了,虽然心理上没有浮盈账户舒服,但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长期来看,赚钱是大概率的。 确实,挣到第一笔收益对于初学者的信心是一次很大的提振。但要一上来就有稳定浮盈,只有在钻石坑和单边上涨行情中可能做到。 这实际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大部分情况下入场的投资者,都或多或少需要直面浮亏,一旦持续时间过长,单凭『道理』是很难让人一直坚持下去的。这就是投资反人性的地方之一,也是我们超额收益的来源之一。 2022年6月5日文

    11个月前
    7
  • TGG爱吃鱼

    有理有据👍

    11个月前
    4
  • 瘪妞

    今天突然想起来一个关于分红的问题: 拿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举例, (1)等要分红的前夕买入100万份,是不是就可以收到100万份×0.107/份(拿去年分红数字举例)=10.7万元的分红? (2)如果是的话,不考虑前后一个月左右的价格变化,只要分红前买入,分红后再卖出,这样的年化岂不是高的离谱? (3)如果持有1年,当初买入和卖出是同样价格,年化的算法是不是=10.7万÷100万=10.7%?这年化也很高吧? 初学者的疑惑,大家别见笑哈

    11个月前
    3
  • 西门吹雪实盘

    如果基金行业能把长期基金股票利润作为KPI,会不会好很多。

    11个月前
    3
  • 无限之旅

    辛苦啦

    11个月前
    3
  • 长期投资实践君

    谢谢,已阅。同时持有长钱账户以及关注黑板报策略的路过

    11个月前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