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好,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我是有有。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怎么帮爸妈管好钱包?」
即便是在有知有行,这件事也是很多公司同事的「痛点」。比如:
爸妈投资了不靠谱的理财产品,怎么办?
是应该只给爸妈建议,还是说服他们把钱接过来自己管?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让爸妈在投资理财这件事上愿意听子女的劝?
今天我们请来了非常受欢迎的嘉宾英杰同学,他曾经和我们分享过自己 教孩子理财 的经历,引起了很多用户共鸣。
在帮爸妈管钱这件事上,他也特别有心得。从开始想帮爸妈理财,到如今替爸妈管钱获得不错收益,他经历了和家人长达几年的「财务博弈」。
整个过程很有参考意义,也非常精彩,希望可以对你有启发。
有有: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帮爸妈管钱?
👨🏻英杰:最早可能是 2016 年,那时候遇到不错的投资项目,就叫他们一起参加。这其实不算帮他们管钱,只不过是遇到好机会带他们一下。 真正帮他们管大部分的钱是从 2018 年开始的,那时候市场行情不太好,爸妈心里就有点崩溃了,我就顺势帮他们去做投资。
有有:为什么会想要帮爸妈管钱?
👨🏻英杰:其实我爸妈攒的钱再加上退休金,足够他们舒舒服服养老。但是,他们的理财方式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不及早解决,会有很大的风险。
我爸我妈是特别早的一批股民。在 1990 年代,我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买股票了。每天吃饭的时候,我爸都会从电视上看他买的那几只股票是涨是跌。
涨了的话欢天喜地,多喝两口;要是中了个签,那更是逢人就说;跌了的话就愁眉苦脸,跌久了心态就崩了;只要一回本必跑,说再也不玩了,可要是一直涨就又冲进去了。
现在算算炒股有几十年了吧,我爸我妈还一直保持着刚入市时的「纯真」。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投资方式有问题,只会纳闷怎么赚不到钱,然后会说,股票市场就是坑人的或者骗人的。
总的来说,他们可能也没赔太多钱,也没赚太多钱。但核算上他们的时间成本,其实赔得挺多的。
我 20 来岁的时候,就意识到他们的理财方式很有问题。但具体应该怎么做,自己也混混沌沌的不知道,就一直拖着。等我到 30 岁,理财意识觉醒后,一回看,天哪,之前我爸妈投资就是胡造呀,这钱不是花光的,都是造光的呀,确实有种心痛的感觉。
有有:那你是在怎样的契机下提出来的?爸妈当时采纳了吗?
👨🏻英杰:我大概是 2012 年开始做投资的,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投资方式有问题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说服他们。最开始我劝过他们几次,说不该买这个不该买哪个,他们会觉得我不懂,也没赚过钱,就也不会听。那时候的我,只能说稍微有一些投资理财的正确观念,但还没有比较能说服人的业绩。
所以说,想帮爸妈管钱,得先要让爸妈相信你的能力。很多子女会抱怨:我好心好意帮你理财,你怎么不听我的呢?不是说你是他的孩子,他就能相信你可以帮他管钱,信任从来都不是这样建立的。
有有:那之后你采取了什么策略说服他们?
👨🏻英杰:其实这个过程特别曲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这样的。到 2016 年的时候,我的投资观就比较成熟了。某一次大跌后,我跟我爸说,你别炒了,我帮你管吧。我爸还挺不乐意的,觉得我一没有经验,二没有业绩。
于是,我们约定:我先用一小部分钱,在我妈名下开个股票账户,帮他们管一年时间试试,然后和我爸的账户对比一下。如果我的更好,以后就由我来管。
当时我们还签了一份协议。我挺认真的,虽然我不喜欢炒股,但是为了哄着他们,我就用价值投资的方式,选了十来只业绩稳定、价格不高的股票做打新门票。也赶上当时行情好,两个月赚就了 20% 多。
后来有一天我登录账户,发现空空如也。
原来,我爸妈一看赚钱了,赶快都给卖了。我这个气呀,说话都不算话。找他们理论,他们还振振有词,涨了当然要卖。
这个解决方案就彻底失败了。
有有:这次失败打击到你了吗?后来你是怎么处理的?
👨🏻英杰:我自己做了个复盘,反思了自己为什么失败。
其中和爸妈相关的原因包括:他们的投资观有问题,总是想赚快钱;他们担心自己对钱失去控制,感觉没有依靠;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有些不放心。
我自己也有原因。首先,我确实不会「忽悠」人,他们问我能赚多少,我会说,我无法给出保证。而且我反思自己,我其实是想证明自己比他们厉害,他们是错的,这样一来,就会让被说教的一方很难接受。更重要的是,我对他们的关心不够,语气态度总是不太好,觉得是亲人,说起话来没什么顾忌。
复盘完我发现,这些表面上是财务问题,可深层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问题,并不是我帮他们解决了投资的问题就都能解决的。
其实很多时候,你能感受到,父母这一代人,他们跟现代社会是脱节的。之所以说跟社会脱节,是因为他们和我们这一代人赚钱的方式不太一样。我们这代人大多数赚钱是靠自己的能力挣工资,他们这代人更多的是靠时代的机遇。
比如我爸,插队、当兵、上班,印象中好像只在一个单位干过。他们这代人的大部分人生都是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里度过的。在他们那个年代,是不需要理财的。
到了现在,这代人手里有自己一辈子攒下来的一笔钱。你说这些钱完全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吗?其实也不完全是。可能手里有几套房,是当年单位分的房子;或者经历过拆迁,突然来了一笔财富。
这中间当然有努力,但主要靠的是时代的机遇。由于不是靠自己的劳动一点点赚的,这代人就没能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财知识。
以我爸妈为例,他们领退休金,还是习惯去银行柜台排队。我和他们说,去 ATM 机取就好了,多方便。或者说不用排队,可以直接用手机银行转账。光这么说,爸妈是听不懂的,是真的不懂,再往下说他们就要生气了。
他们心里对这些事情是有隐性的门槛的,需要我们帮他们迈过这道门槛,而且还得是设身处地帮他们去想。要知道,爸妈跟社会的脱节其实比我们想的还要严重。
有有:那在第二阶段,你采取了什么新策略吗?
👨🏻英杰:第二阶段大概是 2018 年中的时候,那会儿市场比较不好,他们心态比较崩,我就主动帮他们做了一些投资方面的整理,主要是两件事情。
我先把他们所有银行网银都打通了一遍,让他们的银行转账变成全自动的,这样退休金到账了之后,都会转到他们最常用的一张卡上。
然后,我帮他们梳理了这些年炒股的交易成本。我发现,他们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每年能高达上万元,他们自己也很吃惊。我估算了一下,交易成本大概能占到他们投资收益的 6% ,他们平时根本就意识不到。
之后,我就带爸妈去券商那边,把佣金费率给降下来。我爸妈是 1990 年代开户的股民,那个时候的股票交易佣金是很高的。在过去几十年,佣金其实降了很多次,现在很多只有万分之二、三。
在过去,我也跟他们说过很多次。当然,一开始只是说说,让他们自己去找券商,申请降低费率。但是,父母那代人其实是不太擅长跟这种机构打交道的,或者是怕麻烦,心里有这道坎,迟迟没有行动。这一回,我就带着他们俩,一起跑一趟,切切实实把这个费率给降下来。
在我看来,帮爸妈理财就得这样一点一点来。你得让他们体会到,你确实是站在他们这边,而不是在惦记他们的财产,这点特别重要。当一个人老了,他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这辈子攒的钱当养老本儿:你这么关心我,想帮我理财,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且,如果这些钱不在他们手上,他们会有很失控的感觉:明明自己身体还挺好的,但是钱都没了,万一以后孩子对我不好了怎么办?
网上有段子说,为什么爸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那些骗子比我们对爸妈孝顺多了。段子当然只是段子,但其实仔细看那些骗子,他们有很多事情做得都比子女要好。他们有很多针对老年人的话术,我们子女没受过这种教育,这种话我们说不出来,所以爸妈有时候会觉得骗子对自己更好。
帮爸妈打通了网银,降了费率,我纯粹只是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起码爸妈不会再遇到这些障碍了。那在投资方面,我也逐渐向他们证明,我的投资水平还可以,碰到好的投资机会,我就会跟他们讲一下这个东西为什么不错,比如长赢计划,他们看了觉得确实挺好的,也没什么漏洞,就有点动心了。
当时的操作方式是,他们把钱打给我,用我的账户投出去。后来,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好,因为这样会让爸妈不太舒服,他们可能会忍不住担心:这个钱你未来要是不还给我,我怎么跟你要?
于是,我就建议爸妈用自己的账号,自己动手操作,但是他们确实学不会「跟车」。再后来,我就和他们说,我来帮他们操作,账户仍然在他们名下,钱仍然在他们卡上,我不会转出去的。同时,我还会经常和他们汇报一下收益如何。
有有:听起来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了,那第三阶段是什么样呢?
👨🏻英杰:其实在这个阶段,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他们委托我管理的只是一小部分钱。作为「股市常青树」,我爸妈还是把大部分钱投在股市里,按照他们那种方式去买卖股票。
那我的对策,是给他们展示我管理的账户,说这个收益还是挺稳的,时不时影响一下他们的心态。行情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我弄得也挺好,你甭管了。那我就趁着18年底,股市大跌,他们心态崩溃的时候,和他们认真讨论了一次:「你看这市场,这么动荡,你们别管了……」
我说,我不是为了赚你们的钱,或者要你们的养老金,我向你们保证年化 8% 的收益,赚了都是你们的,赔了的话我给你补齐。我还和爸妈认真地签了一份协议,在上面写清楚 「保证 8% 的年化收益,不足部分蔡英杰来补齐」。
有有:那你会定期给爸妈看收益吗?
👨🏻英杰:我给他们做了一个投资组合,还为此做了一个网站,他们可以随时上去查看。网站上非常清楚地显示他们的钱究竟投资了哪些资产,比如多少在基金,具体是哪些。并且我还做了一些分析功能,可以对比自己的投资组合有没有跑赢大盘。他们登录得比我勤多了,经常上去看自己的投资收益。
英杰给爸妈做的网站截图
有有:他们把多少钱交给你管理?平时要用钱怎么办?
👨🏻英杰:现在我管理的钱大概是爸妈总资产的 90% 。如果他们有临时用钱的需要,我首先会判断是不是合理的,不要被骗了。如果需求合理,那一定要给,我有留出投资备用金的习惯。如果备用金不够用,那就我自己垫上。
如果哪天爸妈要把钱都拿回去,我也一定会全部还给他们,因为这本来就是爸妈的钱。必须让爸妈觉得他们对自己的钱有掌控感。我只是受托人,是帮忙理财的,这是底线。
有有:帮他们理财这些年,爸妈的投资观念变了吗?
👨🏻英杰:其实没怎么变。之前我给他们转发一些很好的文章,他们就说,是,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们眼睛不好,也看不懂,然后继续炒股。
不过现在我爸我妈只会拿很少一部分钱去炒股。他们也看得开,说投资赚钱的事你来做就好了,炒股是我们的娱乐项目,你甭管我。
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拿 90% 的资金去炒股,和拿 10% 的资金去炒,心理压力完全不一样。他俩的投资理财理念非常一致, 都是那种特别激进特别高风险的,一定要All in。
一个赔了会怪另外一个,但要是自己上的话,也是同样的操作。对他们来说,炒股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信仰,我改变不了,只能通过比例来调节。
我爸妈现在都快 70 岁了,所以,我也不抱希望自己能改变他们的投资理念。他们就坚信股票是骗钱的,就比谁跑得快,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有有:帮爸妈管钱这么久,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英杰:我后来才慢慢意识到:
其实父母是需要你帮他做一定决策的。
我们慢慢长大,在小时候都是父母帮你做决策,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他们就会跟社会慢慢脱节,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去站出来,表现出你能承担这个的能力的话,其实父母也是很无助的。你得拉着他们的手,帮助他们去跟这个时代去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能从这种财务关系中获得很多新的体悟,比如应该怎么去跟父母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如果直接说你们是错的,那这个沟通就很难成功。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擅长沟通,不知道怎么和父母聊天。其实这个东西没有不擅长,只要你能让他们体会到,你真的是在为他们着想,他们就愿意相信你。
有有:对于想帮父母管钱的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英杰: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你得让爸妈感觉到你是真心站在他们这边,为他们着想。
你要先想明白,自己是不是真这么想的,还是说你是看他们亏钱太多了,心疼那些钱,觉得自己要继承的财产怎么又亏损了。出发点不一样,说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有些人常常指责父母瞎买乱卖,他们没有想明白的是,那些钱就是爸妈的钱。爸妈投资亏了,和我们子女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把这些钱看作自己以后要继承的财产,那这个角度就不对了。基于这个角度去劝爸妈,爸妈可以很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出发点不对。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你得证明你真的是对的,确实懂投资。不是爸妈信任你,愿意让你帮忙管钱,你就拿来一通乱操作。至于要不要和爸妈签协议,做托底,这种都是具体家庭的具体方案了。如果你真的自己愿意吃亏,比如承诺收益率,那么父母更能感受到,你真的是站在他们那边去考虑的。
在帮爸妈管好钱包这件事上,你有什么自己的心得?欢迎你在想法区留言分享。
本文章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参考《文章转载声明》。
我的爸妈跟文中英杰爸妈的财富观念有很大区别。😂 我爸妈是最普通的劳动人民出身,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通过劳动获取工资才是正道,其他的所谓“钱生钱”的方式获取财富都是歪门邪道,也因此他们是极度厌恶风险的,手里的钱全部存在银行里面。 我深知这种一辈子的观念是很难被改变的,所以并不打算带领他们学习投资与理财,以免观念不合带来的争吵与矛盾,就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安然生活吧~
共情能力真的好强呀, 我是从来不敢给爸妈投资建议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我本人2018年前财商为负, 自己还在学习路上,又怎么有胆教别人? 更何况是看你永远是孩子的父母。 ②作为退休教师和医生的父母, 他们由于有相当的财务自由度, 「退休工资是当地普通人的数倍」 加上一直有的智识优越感, 也导致他们很难相信我和哥哥的建议。 ③我老爹非常推崇吴敬琏, 对于A股,老爷子的看法一直停留在数十年前, 吴敬琏老师的论断「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 对股市一直是嗤之以鼻, 压根不感兴趣,钱都是存的银行定期。 ④最后一点,父母年龄大了,都75岁了, 我又不在身边,只有一个哥哥在当地, 我也老早和老婆说好了, 爸妈帮我们在沪买房,已经是天大的帮助, 我们无法在身边照料,平时全靠我哥出力, 父母百年后所有的遗产就都给我哥哥, 这样的话就更没有帮爸妈打理财产的理由了。 我的理解是这样, 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更要知道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 要试着去理解父母, 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让他们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
其实看这篇文章我反而思考的是这句话 其实父母是需要你帮他做一定决策的。 我们慢慢长大,在小时候都是父母帮你做决策,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他们就会跟社会慢慢脱节,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去站出来,表现出你能承担这个的能力的话,其实父母也是很无助的。你得拉着他们的手,帮助他们去跟这个时代去接轨。 这个观点对于我是全新的角度 其实处在现在的这个阶段大多数为自己的小家考虑,父母感觉好像考虑少一点。
我出身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没有什么技术,他们挣得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在他们的观念中“血汗钱,万万年”,在他们的认知世界中,如果一年下来有结余的钱一定是要存到银行里的,只有见到存折心里才踏实,他们拒绝一切风险,当然炒股,买基金对于他们来说不懂,认为是骗人的,是赌博,他们能有这个认知,已经很不错了,起码他们不会想着赚快钱,做一夜暴富的梦,不懂的坚决远离,惹不起,躲得起,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发多大光,踏踏实实的,我很欣慰。 19年开始本人认识到理财的必要性,开始学习一些理财的知识,了解了通货膨胀,税后收入等理念,并逐步实践,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发现仅仅将所有的钱存银行确实收益太低,跑不赢通货膨胀,相当于贬值。于是曾试着和父母说一下帮他们管理一部分钱放在「我要稳稳的幸福」中,他们就问稳不稳,有没有存折,我就知道说不通,就放弃了。 后来改变了策略,直接问他们要钱,至于做什么先不和他们说,拿到一笔钱后放一部分在银行智能存款中,一部分放在稳稳中,2020年一年下来,稳稳已经有6%的收益,幸运的是前不久看到有知有行的文章谈到银行智能存款的问题,已经有4.6%的收益,果断转出来放到稳稳中。近期和父母说了一下一年前和他们要的那笔钱我一直给他们存着在,并且收益利息有多少,他们还有点吃惊,因为这期间他们不理解我要钱干嘛,拿去做什么用了。 对于替父母管钱,我倒不是想他们管,只是觉得我这样的家庭,他们一年老一年,我后面自己也要面临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多方的经济压力,到时候还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经济实力照顾到太多父母晚年,只好提前规划好!用父母的一部分钱投资理财给他们养老用,能跑赢通货膨胀就好,只投资于稳健理财,严格要求自己的投资纪律。 今年已经和父母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会再给一部分钱我继续替他们管理,依然是用于他们的养老储备金! 「你得让他们体会到,你确实是站在他们这边,而不是在惦记他们的财产,这点特别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是他们自己的,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的就是你的,你没有权利支配属于别人的财产。我之所以替父母管一部分钱,也是看到未来自己会面临的经济压力,何不趁早用他们自己的钱为他们的养老做好规划,这样他们和我都踏踏实实的。
这篇写得好棒,各种划线做笔记! e大之前对网友关于父母的钱的疑问也提出过观点,我总结了一下也放上来: 沟通法则:1. 摆明自己的理由、逻辑,但不去强行改变别人的想法;2. 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3. 在态度、沟通方式上,给予对方尊重,不要藐视,保持平等;4. 展现你的实力。想要别人听你的,想要别人认可,要给出让人信服的成功案例。 我自己对于帮父母理财也有些感触。 我妈也是妥妥的老股民,也是追涨杀跌的老手,十几年来虽然没亏,但没赚到什么钱,于是一直和我吐槽股市有内幕割韭菜赚不到钱。 我入市也比较早,但之前也是碰运气,在17年底遇到e大,18年放寒假把e大从网易博客到雪球的博文看了一大半,终于踏上正途了,18年把自己研究生发的一点点钱不停买买买,结果18年暑假我妈打电话给我,说她要清仓股票(当时她持有格力等白马股),我一直和我妈说现在整个市场是在估值底部,不要卖,可以卸掉软件什么什么的,她说她真的受不了了,但我自己也没有什么案例来向她证明,最后劝不动,清仓了,就在那个接近大底的地方。 等19年自己有点小成绩,也获得了一点老妈的认可,我妈在19-20年初陆陆续续给了我她的积蓄,大概十几二十万,虽然不多,但已经是她手头的大部分了,我家本来就没啥钱,这笔钱再加上自己读研的积蓄和工作后工资投入股市,去年运气还可以,总资产收益率30%,收益超过了我去年的工资收入,这是我工作第二年。 不过我老妈还是有点不开心,因为我在珠三角地区,去年房价涨幅也非常大,我妈说那笔钱本来是想先投资然后早点买房的,投资挣得再多也不如房价涨得多。虽然不管横向纵向对比,我都觉得房价在高位,但是房价的变化周期太长了,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会相对便宜点让年轻人好上车,而不是掏空家里人的钱包,希望我们都能安个好家~
我爸妈文化水平不高,半文盲级别吧,但是很相信子女,我帮他们做投资,他们当是存银行一样,也从来不过问,完全信任。不过我也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私下决定赚钱了算他们的,亏钱算我的。我半年告诉他们一个大致数目,他们也不特别在意,只是告诉我不要亏太多,记得见好就收。爸妈每个月的资产负债表我都发给兄弟姐妹看,他们也很相信我,还让我帮他们做资产配置,帮他们理财。所以深感加强投资理财水平的责任重大,现在积极学习中。特别认同孟岩、E大这种稳健风格,慢慢变富的理念,从且慢跟到有知有行,很高兴遇到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人。看到大家的发言,对比之下非常感谢父母的教育,我们家的氛围很好,大家彼此无条件信任。
今天正好和老公谈到这个话题。老公爸妈没有买养老金,在我给她们说了余额宝后她们放在了余额宝里,但是我觉得收益率太低了,想让他们放在稳稳的幸福。可毕竟不是亲爸妈,不敢随便建议。其实想的是他们放进稳稳的幸福,即使亏了的部分我也给她们补足,保证她们的本金安全,可还是一直没有开口,毕竟不是亲爸妈,怕他们觉得我是赌棍。
原来家里人是很不放心我对于'钱'的意识的,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我做出的改变很简单,第一,从自身出发,告诉他们自己具备了投资能力。 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点,比如让父母发现你真的在看书学习,和以前天天打游戏有很大改变;认真的做投资计划,并且确有盈利;对一些机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些绝对不会错的股票推荐给他们,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卖飞了也没事,次数多了他们就知道了。。比如毛衣战的时候买的海康,他们拿到了现在。。这就是最好的力量) 第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有自己的体验感。这方面英杰兄做的特别好,就是不要想着父母的钱是你的,那钱是他们的。其实做完第一步父母已经有些'相信'你了,要把管理权彻底拿过来还需要他们更加'相信'你。 他们做股票是为了什么?其实是为了开心啊!涨了就想卖跌了就想买怎么办?教他们网格啊!(简单点的那种。。我们要这么想。。做网格肯定比他们追涨杀跌要强。。) 然后再是他们决定主动把钱给你,这里我必须推荐一波天天基金的'家庭账户'功能。这个功能基本实现了'只管理,不碰钱'这个需求,进出都是他们的银行卡,他们自己还能看见收益如何。反正他们也不懂你买的是什么。。基本不会乱动。。 第三,我觉得'时机'很重要。万一现在长辈们拿着一手白酒新能源正嗨。。你说什么都没有用的。。所以一定要找到比较'合适'的机会来跟他们谈这个事,充分利用他们的'挫败感',并且帮助他们的态度,而不是纠正他们的态度。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管理好家庭资产是每一个普通投资者都需要面临的课题,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成为自己家庭的资产配置经理,在可能是股市'黄金十年'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
👍 写得太棒了,深有同感。 帮父母管钱的基础也是信任,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受托人责任』; 帮父母管钱想要成功,还需要有情感依托,表面上管的是💰,实际上传递的是关爱; 上个月恰好经历了一次帮父母做抉择,确实能为无助的对方提供一份庇护。
我的观点,看人下菜,不必每个人父母都去接受。 我的父母,尝试过,最终放弃。 银行定期是他们可以睡着觉的理财方式,借此机会也加深明白了:投资品种、仓位要与自身风险厌恶程度匹配,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风险厌恶程度来强行灌输给父母,诸如:“现在没有人存银行那么傻的、没法增值、估值低不会有事的、你们真是跟不上这个社会了、证券投资是受国家保障的”这些似乎在大家眼中真理,为什么父母不接受?如何让他们接受? 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辈子数十年靠体力辛勤劳作固化的风险意识,几乎难以扭转,并且他们也没必要去扭转。 对于我们来说,做投资同理只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东西(又一次呼应这个理念),看见别人吃肉就冲上去,小心睡不着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