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如何选择主动型基金?(一)

  • 孟岩 · 2021年1月18日
  • 9545
  • 71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关于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选择,很多朋友都问到过,孟岩也聊过几次,先来回顾下主要观点:

1)指数基金可以帮助我们拿到市场的平均收益,简单稳定,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好的主动基金长期收益可以超越指数,但是挑选难度高。

2)很多投资者会误认为要用「业绩」来评判主动基金的好坏,实际上,基金的净值是基金经理的「认知」通过股票市场「变现」的结果。我们挑选主动基金的关键就在于挑选基金背后的人。这一点对于挑选者的投资能力要求很高,很多人很难选到好的主动基金

3)基金净值不等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比起选择主动基金来战胜市场,更重要的问题是该如何优化资产配置和拥有合理的资金进出结构。

今天的这篇文章,孟岩分享了他购买主动基金的心路历程。你买过主动型基金吗?你是怎么挑选的?欢迎在想法区分享。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用数据选择基金经理

可能是由于偏理工科的背景以及工程师出身的原因,在 2006 年之后长达 10 年的时间里,我都一直笃信可以用数据选择出好的基金经理。

2007 年做财帮子的时候,我们根据数据做了很多工具来进行基金经理的筛选和选择。无论是各种各样的排行榜,还是量化回测的工具。由于主动型基金经理的风格漂移(就是没有稳定的投资系统和风格)比较严重,当时我们还和《解读基金》的作者 LaoK 以及《证券市场红周刊》一起做了一个 CK 分类法,试图去捕捉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原因和变化。

后来的一部电影《点球成金》,更是进一步燃起了我希望用量化的方式筛选基金经理的热情。在那部电影里,主教练 Billy 在薪金总额有限的约束下,通过选择很多薪金不高、但拥有明显的特长和短板的球员来组成一只球队,通过他们的动态组合,去和大球会抗衡。

慢慢的,我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有问题。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在 2017 年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认同,现在已经是大家公认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基金的净值是基金经理的「认知」通过股票市场「变现」的结果。我们进行基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未来良好的净值曲线,因此更底层的目标其实是选择一个拥有超过市场平均的「认知」的基金经理。

用量化的方式选择基金经理,就是希望通过「变现」的「结果」去反推「原因」,这样的方式会有两个问题:

1)净值数据的时间

短期来看,净值中有很大因素会受到「运气」或者说「随机事件」带来的影响。因此从研究的角度,短期的数据类似「脏」数据,「Garbage in, Garbage out」。

2007 年的时候我们曾有过一个有趣的数据,通过基金的排行榜,选择每年排行靠后的基金,第二年通常可以跑赢大部分同行,甚至名列前茅(我没有用最近几年的数据再做过验证,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试试)。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发现,那岂不是意味着可以通过买某年排名后几名的基金来战胜市场了?

后来发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市场风格切换的原因,在某一年成功「赌」到某个风格的基金经理通常会排名市场前列,大仓位「赌错」的基金经理则会排名靠后。当第二年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则又排名前列。

这个数据反推出来的原因显然不是能够长期超越市场的「认知」,自然也不能用于指导投资。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基金经理的变动比较频繁,并且存在多人管一只基金、离职造成业绩空档等现象,因此通常会采用市场拟合等各种方式去修补一个基金经理的业绩曲线。这样进一步带来了研究的不准确性。

随着对投资的理解不断加深,我认识到既然「投资是一个人的认知在二级市场的变现」,更好的研究方式是不是去理解一个投资经理的「认知」,再用数据去验证呢?

知识、情绪 & 意愿

应该如何判断呢?现在我的答案是,从知识、情绪和意愿三个方面入手。

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认为: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投资的时间越长,我越认可这句话。

格雷厄姆这里所说的「知识体系」包括一个投资人的知识、经验、价值观、投资哲学、能力圈、买卖策略等。这个投资系统会在市场的各种信息和随机事件(2018 年大幅下跌、2019 年小牛市、2020 年初新冠疫情……)中做出决策、经受洗礼,不断迭代进化,并形成一条净值的曲线。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投资是认知的变现」的根本含义。如果没有一套知识体系,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甚至是稳定的投资结果。

这是「知」的部分。

「情绪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有「知」,如果因为「情绪」的影响,贪婪、恐惧或者无法专注,从而让「行」无法跟上,没有办法「知行合一」,再好的「知」也无法「变现」为最终的投资业绩。 在基金投资这件事上,我想再加入一个因素。

公募基金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投资人把钱募集起来委托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帮助我们去投资。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认真、用心、专注、100% 投入地管理了吗?

这就是我加的第三个因素——「意愿」。一个投资人再有能力和「认知」,也身经百战不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但如果他只把自己能力或者用心程度的 10% 放到投资上,最后的结果恐怕也不会理想。

这就是我的公式:知识 × 情绪 × 意愿

分别来说。

1)知识

这是最难的,你需要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和系统。而看人比看公司,要更难。

我们可以根据基金经理的访谈、文章等信息来判断他是否具备完整、自洽、符合投资大道的投资哲学,以及拥有进化这个系统的开放心胸和方式。

然后再根据他在历史上的业绩、季报中股票的选择和调整来判断他是否在按照自己的「知」来进行「实践」。比如说,一个基金经理的知识体系和投资系统是「自下而上,通过选择好公司来超越市场」,但你从公开披露的信息发现他的持仓非常分散并且调仓频繁,那么这样的「知」和「行」就是不统一的,这样的知识系统也是不可靠的。

2)情绪

最近半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我越来越认识到,观察一个人和组织,最好的方式是当「极端事件」发生的时候。

比如 2018 年 10 月市场风声鹤唳的时候,基金经理是否能够平和、稳定、甚至发出一些乐观的声音;而当市场火爆的时候,又是否能经受住排名靠后的压力,冷静地应对并告知投资人当心风险。

除了个人的情绪,我们还需要考察基金公司对情绪带来的影响。

即使一个基金经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如果他所在的基金公司急功近利,采用短期的考核机制,或者忽略投资者教育、为了规模而要了不同风险偏好和成熟度的投资者的钱,这样的压力必然会传导给基金经理,也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体系造成侵蚀。

3)意愿

「投资系统」也有了,「情绪控制」也能做到,那如何判断你委托、依靠的人能 100% 的站在你的角度为你着想和服务呢?

我想可能有三种方式:

名的绑定:高毅资产采用过一种方式,发行的基金以基金经理的名字来命名。用这样的方式来唤起基金经理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统一;

利的绑定:巴菲特99% 的个人资产都放在伯克希尔,索罗斯也把他的大部分钱投入了量子基金,这是实现利益统一的最好方式。最近回归公募的基金老将、睿远基金的基金经理赵枫破纪录地用 3000万(锁定4 年)个人资金来跟投自己发行的基金,这样的行动比说的要重要的多;

时间:钟南山院士用 17 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大家对他的相信,来自于「知行合一」的时间。我想,这也是我们去判断一个基金经理或者机构是否真的「站在用户一边」、用心为你服务最好的方式。

说明一下,这段文字不仅是针对基金经理,对基金组合主理人同样有效。

「知识」、「情绪」、「意愿」,这三个关键词带来的「有知有行」、「知行合一」,辅以长期的基金净值的验证,也许是选择基金经理或者基金组合的主理人的一个方法。

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正确的方式,不一定能带来短期的结果;而错误的方式,却可能在短期被运气垂青。

时间和概率,最终能说明一切。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频繁的试错却失去了宝贵的积累复利的时间。 主动型基金的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难了。而且,在解决如何挑选主动型基金之前,有一个更简单的改善投资收益的方法。

我们先看一张图。

这张图来自「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图中的蓝色线是 2007 年 1 月 至 2016 年 10 月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图,在这期间,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是 10.8%。图中的红色线是基金投资者(俗称基民)的实际收益情况。可以看到,基民根本没有赚到钱。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还是用熟悉的公式来推导:

投资者回报 = 基金产品收益 × 基民资金进出结构

其中,「基金产品收益」是指基金的净值曲线,而「投资者资金进出结构」是指基民申购赎回基金的时机以及资金量。

在过去的 20 年间,由于对投资、市场、基金缺乏了解,大部分基民会受到情绪以及一些销售机构的误导,在牛市顶部大量申购熊市或者市场恐慌的时候疯狂赎回。「投资者资金进出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投资者回报很差的根本原因。

因此,对大多数基民来说,解决资产配置和资金结构的问题,比起提高基金产品收益(选择主动型基金来战胜市场),是更重要的问题。南添老师说过:「要学会降低决策难度,先确定一个维度肯定不会错,再确定第二个维度,不要同时博弈多个维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简单、稳定、「不会死」、可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基金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当这个问题解决了,你可以再尝试选择继续学习和挑战自己,去挑选好的主动型基金

延伸阅读

如何选择主动基金?(二)

  • 月小魂

    还是没看懂到底咋选

    3年前
    42
  • 奇妙

    赵诣专工新能源, 中欧葛兰医药全, 白酒记得找张坤, 消费还看刘彦春, 军工来跟李轩混, 指数侯昊有定论, 科技广发刘格菘, 富国元博常年胜, 长期持有朱少醒, 傅鹏博来定乾坤,

    3年前
    25
  • 逆水行舟

    赞同!选择主动基金就是选择基金经理,关于经理的方方面面,知道得越详细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知识、情绪、意愿这三个维度来全盘考察他(她)。 回到现实,基金经理们好像大都藏在金融大楼里面上班,跟广大基民们的交流机会不是很多,这严重阻碍了对于基金经理的全方位了解。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在基金经理与投资者之间架一座桥,让彼此之间更容易沟通就好了。

    3年前
    24
  • 步枫

    看了排名第一的评论真是有点心疼啊。。哈哈哈~其实主动基金的选择本身就是很难很难的事,因为这件事情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大家不如'随遇而安',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多研究研究,没兴趣的话ETF要省事的多。 我是一个主动基金爱好者,因为我认为大A远没有那么'有效',我们还有大把的'绿油油'可以'割',还有很多认知差可以转换成超额收益。那么就从我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吧。 首先,孟大说,'在未来,超过市场平均认知的基金经理'是我们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超越平均认知',而是'在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只看过往业绩的原因,因为过去的永远只是参考,并不能代表未来。我们需要对过往业绩进行一定的归因分析,总结出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策略,并且对其将来会不会有'超过市场平均的认知'做出判断,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那如何来完成这个过程呢? 第一点,看业绩。(他喵的不是刚说不能看业绩的嘛!)咳咳咳。。但业绩,其实是唯一的标准,是他过往一切投资决策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必须'参考业绩'。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当时这么总结到: 挑选基金最重要的是什么?优秀的投资业绩,先进的投资理念,大牌的投资经理,这些都只是'必要条件',我认为充要条件只有一条,穿越周期的能力,准确点说,是'被大周期验证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以业绩必须叠加时间的维度,最好是特别大的牛熊转换。这也是董承非总,朱少醒总,傅鹏博总等一系列老将这么受人追捧的原因。买他们的基金,多多少少是不会错的。 第二点,看理念。每位基金经理都会有自己的投资理念,从'理念'出发会形成他们特有的'风格'与'策略'。但'理念'这个东西很奇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出来的话都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就看两点,第一,我必须认可这种'理念'。第二,他的持仓始终能反应这种'理念'。还是董承非总与朱少醒总的例子,这两位已经被研究的透透的,可是你除了能说出承非总偏价值,少醒总偏成长以外,是否还能再多说出一些东西呢?如果不能的话,我觉得那就是还不能达到'理念'的一致。 第三点,看节点。为什么要看'节点',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未来的''超额收益',这其实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择时'的维度。这位经理的'业绩'与'理念'是不是已经被市场过分透支了?过去的'业绩'又有多少是'运气'成分?这一点其实是最难把握的。我的选择是要么选择'均衡'类型的基金经理,要么就将几位突出的基金经理组合起来,追求全市场的超额收益,而不是某种风格或者行业的押注。 所以总结一下,我选择主动基金的标准是,业绩被周期检验过的,理念自己信任的,当下节点适合的。或者可以再简单一点,如果你买完之后可以像持有宽基指数那样安心,我觉得其实就是最适合你的主动基金。

    3年前
    20
  • 眼里有光的azure

    选择一个拥有超过市场平均的「认知」的基金经理。怎么选? 首先,得知道市场平均认知是啥、超过市场平均认知又是啥。读经典,建体系,观察商业、市场、自己,真金白银在市场里炼。 其次,跟踪研究基金招募书和定期报告(包括文字部分、也包括持仓和持仓变化);读基金经理的访谈、路演。和基金经理建立单方面的联结,和心上人一样肝胆相照。 第三,......先做到以上两步再说~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188天 2021.01.18

    3年前
    20
  • 斌斌

    不管指数还是主动,关键在于低买,否则都不会有好结果

    3年前
    16
  • justend

    整篇读下来我眼前浮现出了一个名字:张坤

    3年前
    5
  • 夜航星

    主动基金还有个管理费需要考虑,长期可能会吞噬你大部分利润

    3年前
    5
  • 肖菲

    指数基金又称被动基金,不受基金经理的影响,省时省心省力, 主动型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经理人,所以要想选择好的基金,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基金规模,基金成立时间,基金近3-5年的收益率,基金经理人的任职时间,基金的盈利能力,以及晨星评级等,所以挑选主动性基金有难度,但是相对来说,它的收益率比较高, 对于普通散户,定投一些指数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根据温度计,低估时,用闲钱长期定投,耐心等待,高估卖出,

    3年前
    5
  • Evafafa

    感觉e大就是一个基金经理^^

    3年前
    3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