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回顾一个 8 年的投资账户

  • 孟岩 · 2021年5月10日
  • 13589
  • 30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怎样在投资中赚到钱?很简单,把钱放到好企业或者指数基金里,长期投资,就能有不错的收益了。

但这很难做到。真正的下场投资,意味着要忍受长期的市场跌宕,经受各种心理折磨。长期投资的难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投资不只是一种赚钱方式,更是一件值得我们长期学习和实践的事情。

今天为你分享的是孟岩的账户回顾。孟岩从 2013 年元旦起帮妈妈管一笔钱,如今 8 年过去了,年化收益是 18.32%。在这张图和这些数据背后,我想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清明假期,我和妈妈坐在一起,查看了一下我帮助她管理的投资账户。

这个工作每年一次,本来是放在年初的,但今年元旦我在写课,过年的时候又一直有事,所以就拖到了现在。

这张图是这个账户的收益。

之前我一直在用我自己写的程序记录,有知有行的账本上线后,我麻烦英杰帮我手工导入了一下数据(已请英杰喝奶茶)。

这个账户从 2013 年 1 月 1 日开始,到现在已经有 8 年多的时间,年化收益是 18.32%,累计收益为 60 万左右。

在这张图和这些数据背后,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我和妈妈回顾、分析这个账户的过程也挺有意思,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01

我妈妈是老股民。

2001 年,我在香港出差,偶然看到报纸上说「A 股股灾,股民跳楼」,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妈好像在炒股。尽管那时的长途电话费很贵很贵,我还是马上找地方给妈妈打了电话。她说没事没事,香港报纸老是搞大新闻。😊

这是我有关她炒股最早的记忆。

后来的印象更多来自于她对股市行情的关注。每天早上 9 点,她都会沏杯茶,坐在沙发上,打开央视财经频道或者第一财经,在股评和财经新闻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交易日。从 2001 年入市,到 2012 年底,妈妈的账户也从 31 万,成功炒到了不到 18 万。 🐶

2013 年元旦,经过和妈妈的长谈后,我把她的账户接管了过来(这段故事在《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中有写)。一方面是想帮她管理好这份养老金,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减少她对股市的关注,降低由行情波动而带来的焦虑。

我的第一版记账程序,就是那个元旦写的。而写那个程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工具来长期统计账户的收益和波动,并用这些数据来和妈妈交流。

02

从 2013 年 1 月 1 日到现在,这个账户经过了 8 年零 3 个月的时间。

在这期间,主要的资金进出,分别是 2012 年底的 17 万,以及 2019 年 6 月 的 12 万,加上其它一些小额的「转入」,净投入是 36 万。

截止到 2021 年 4 月 4 日,这个账户的总市值是 97 万,累计收益是 60 万左右。

2012 年的 17 万,以及 2019 年的 12 万,经历的时间不同,自然不能用相同的方式统计。考虑到时间的因素,采用 XIRR 的方式来统计年化收益,目前是 18.32%。

8 年间,最大回撤发生在 2015 年。从 2015 年 6 月 到 2015 年 9 月底的 4 个月时间里,账户下跌了 30%。

03

这个账户的投资标的和策略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

1)满仓权益资产(股票);
2)分散投资;
3)用 A 股独有的打新来增厚收益。

妈妈有自己的养老金,也留好了应急所用的钱,因此这部分钱可以做长时间的投资,所以这个账户一直坚持满仓运行。

2015 年之前,由于我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研究企业,所以持仓相对集中。2015 年之后开始创业,能用来深入研究公司的时间大幅减少,于是我开始用「分散」来弥补研究的不足。

这个账户目前持有的股票大概有 12 只,换手率非常低,大概平均每年不超过 3 笔操作(不算打新股票的卖出)。

04

从 2013 年开始的 8 年间,沪深 300 指数和中证 500 指数的年化收益大概是 9% 左右,算上分红的话,大概是 11% 左右。

养老金账户的年化收益是 18.32%,超越指数的 7%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我挑选的这些股票,在 8 年间大幅超越了指数,这部分超额收益大概在年化 5% 左右;
2)A 股特有的打新福利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这个账户的资金量其实并没有根据 A 股打新的特点进行优化(比如 30 万左右的账户最适合打新),并且后来我工作忙了之后经常忘了打新操作。比如忘记申购、中签之后忘了缴款、中签上市打开涨停板之后忘了卖出……所以实际打新增厚的部分并不高,大概在年化 2% 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账户没有 1 分钱的收益,是来自于试图低买高卖的「择时操作」。

在《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中,我给出过这样的建议:

如果你对投资没有太多的研究,结合市场的整体估值购买沪深 300 指数是不错的选择,这就会让你超过很多人,长期获得 8% ~ 12% 左右的收益(未来随着 GDP 增速的下降有可能降低)。

在这个基础上,你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比如:

1)自己买股,期待自己选择的一篮子股票,能够超越指数;
2)选择主动型基金,购买这些基金经理的认知,让他们帮助自己选择股票;
3)学习可转债、套利、期权等其它方式。

05

在这张图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从 2013 年 1 月到现在的 8 年时间里,沪深 300 和中证 500 的收益其实差不多,分别是 104% 和 94%。终点差不多,但过程可完全不一样。

最近两年沪深 300 的火爆和中证 500 的疲软,让很多新投资者产生了沪深 300 是比中证 500 好得多的指数的印象。

可是如果把时间拉回到 2015 年,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中证 500 远远跑赢了沪深 300 指数,也跑赢了我的账户,幅度高达 150%……可是 8 年时间过去,两个指数的收益却回到了差不多的情况。

有知有行始终在讲的一句话是,好资产 + 好价格 + 长期持有,「不要买的太贵」,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06

可能你看了今天的周报和分析,会觉得投资很简单,把钱放到好企业或者指数基金里,长期投资,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这句话对,也不对。

对的是,这个账户的收益,确实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被投企业盈利的增加。

不对的是,这张图背后看不到的是,长期投资的难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2013 ~ 2015 年,账户大幅跑输中证 500 指数,也微弱跑输沪深 300 指数,你能熬住吗?

2015 年股灾,账户快速缩水 30%,你能熬住吗?

2018 年从年初跌到年末,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全年跌了 20%,一片看衰未来的声音,你能熬住吗?

2020 年 2 月,疫情阴影笼罩下股市大跌,你能熬住吗?

在《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中,我引用过摩根·侯塞尔(Morgan Housel)的一张图。

摩根·侯塞尔认为,一个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业绩,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投资者行为、资产配置、交易成本、选择股票或者基金等等。在这张图中,越靠下的部分影响越大,对我们最终的投资业绩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比起资产配置、选股或者择时,心态以及行为,更影响我们长期的收益。

我对妈妈说,其实我真正帮助到她的,是降低了操作的频率,以及更重要的,抗住了长期持有所必须的波动。

07

这就是一个 8 年的投资账户的故事。

最后我想给你一个小建议:开始去追踪、记录自己的投资收益。动手记录 的过程,不仅能让你去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还能用数字来衡量自己的投资结果。

最终,时间,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回忆和收获。

想法

发布想法
  • 无知之幕 MAM

    重温此文,再次感受孟老师和妈妈大人之间的信任亲情之余,分享今年我的负面案例: 从2019年试着购买「也选」主动基金开始,我自以为聪明的将10年以上,年化收益10以上的双十基金的近几年10大重仓股列出来,选择重合度高的股票,做成列表给老婆大人,作为她炒股的选股池。本来老婆炒股是以解决她长期全职太太的心理问题为主要目标,我都做好了亏损的心理准备。但老婆谨小慎微的性格,居然一直没有重大亏损,我的期望值就高了起来,觉得这样抄基金经理的作业,应该是个好方法。 2020年,老婆炒股的业绩「果然」一路长虹,我嘴上说,因为是结构式股市大牛,做了顺风电梯了,其实内心是颇有几分自得的,哈哈,抄作业炒股还很不错嘛…… 2021年,风云突变,我选出的股票池,几个力荐给老婆的代码,都出现了超过30%以上的回撤,尤其是顺丰控股的持续跌落,更是让我大跌眼镜,所幸的是,最惨的,老婆大人当时没听我的,听我的那个,只在最高点附近买了100股…… 现在我才真心实意认识到了,去年看似轻轻松松的炒股高收益,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运气和大势使然,抄作业也不简单,不懂的东西,抄都会抄错的

    2021年5月10日
    35
  • Chaojun

    看到孟岩和他妈妈的故事; 看到金吒用投资帮助她爸爸的故事; 看到了英杰帮助父母管钱的故事。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1年5月10日
    24
  • 眼里有光的azure

    “2015 年股灾,账户快速缩水 30%,你能熬住吗?” 我妈妈呆呆地熬住了。虽然我老笑话她——用上海话说,叫做“我是要嘲嘲侬额”,算是我们互相表达喜欢和亲近的奇怪方式——买的公司经营什么都只知道一点点但讲不清楚,但作为老股民她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我还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常识或者谨慎或者别的,但,我越来越能够理解,她有着她看世界的眼光,有着她的需求——当步枫说他媳妇儿觉得饭后洗碗收拾收拾很开心,不觉得浪费时间,不喜欢洗碗机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诶我妈炒股也不志在赚大钱而是赚点小钱、有点成就感、打发时间。她不想踏出她的安全区,那我不必觉得自己的方法更“本质地正确”,以她需要的方式陪她玩儿就好啦。 而当她想要踏出安全区时,我会在。 哦对,她在用有行记账啦!没怎么用到我......没啥成就感......我是说我😢。 一点点走在接近“同理心”的路上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294天 2021.05.10

    2021年5月10日
    20
  • 高树🌳

    "港股通与沪、深股通开通之后,北上资金配置中国核心资产(大消费、生物医药) ,南下资金配置更低估值的蓝筹或者香港中小,这个时候中证500就没有多少资金偏好了" “未来这个趋势还会持续,因为偏好中小盘股的大户投资者都跑去炒港股了,哪里有很多更优质的中小盘股票,而且这个趋势似乎还在持续。” 作为孟岩先生忠实的用户,看到某博主文章的这段后一直想请教,苦于找不到信任且专业的投资从业 借此机会想有知有行提问:1,中证500后期收益下滑的原因,确实如这段话所说吗? 2,大小盘股的风格轮动在美股或港股等成熟市场有统计数据吗? 真心希望得到回复。

    2021年5月10日
    3
  • 008

    抗住30%的回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起自己刚开始接触投资时频繁交易的韭菜行为,一天交易好几次,结果就是成功的凭实力亏掉了凭运气挣的钱。现在已经好多了,投资知识越学越多,交易次数越来越少,盯盘的时间也少了很多,生活也变得轻松的许多。虽然还没挣到钱,习惯先养起来嘛。最后还是要喊出自己的目标,45岁实现财富自由!

    2021年5月11日
    3
  • 小易同学

    看来孟老师可以安心地回妈妈家吃饭了😄

    2021年5月11日
    1
  • 星夜风

    很难坚持,尤其是自己选的长期落后于大盘,还是不换,这实在太考验人性,也太考验自我认知,自己原先坚持的东西正确✔吗,万一自己坚持的是错误❌的呢?不断的疑问与外在信息不断的刺激,终于,你还是躲不开人性……卸载了所有的财经类app,开始迎考消防证……( ´•ω•)ノ(._.`)摸摸头

    2021年5月10日
    1
  • 淡水

    记账里面能不能设计一个每月或每年新增总资金或总出账的资金记录?

    2021年12月15日
    1
  • 老来多健忘

    信任在任何人之间都是重要的。 自己身处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害不害怕,坚不坚定。

    2021年5月12日
    1
  • cccold

    后面基本问的操作行为的每个问题,我的回答都是,不能…(真实了 结合了孟岩老师和他麻麻的真实投资经历,因为相信,看得感受更深了… 还有题外话,每次看到更新文章的封面都好好看!!特别想保存做壁纸哈哈 (给团队加鸡腿!)

    2021年5月11日
    1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