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栏

年底税务规划,这笔小钱别错过

  • 11月10日
  • 3089
  • 8

每到年底,除了复盘收支、规划预算,不少人也开始关注一个问题:

「有没有办法,让税交得更合理、更少一点?」

有的,「税优健康险」就是其中一种选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了解:

税优健康险是什么?

税优健康险,是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类带有政策福利的商业健康险。最大的特点是「免税 + 保障」——既能提供健康风险保障,又能享受个税抵扣优惠。

每年缴纳的保费中,最多 2400 元 可以在计算个税前扣除。能省下多少钱,取决于你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下面这张表能直观看到不同收入水平下的节税效果:

可以看到,收入越高,节税效果越明显。对很多上班族来说,合理利用税优额度,每年都能在个税汇算时多退一笔「小惊喜」。

更方便的是,全国都能投保,没有地域限制,也不需要额外开户。投保成功后,每年做个税汇算时,只要扫描保单上的「税优识别码」就能直接申报抵扣。如果哪天想退保,也很灵活,没有锁定期或补税要求。

另外,税优健康险与个人养老金政策并不冲突,两者可以同时参与,叠加享受税收优惠。

我买的健康险可以抵税吗?

不少朋友已经为自己或家人配置了健康险,也会关心:我买的这些保险,可以用来抵扣个税吗?

实际上,大多数普通健康险并不具备抵税功能。

目前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的,仅限于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三类税优健康险。 这类产品在投保页面通常会注明「税优」或「税前扣除」等字样,正式保单上也会印有专属的 「税优识别码」。因此,判断保单是否属于税优范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看是否带有这一识别标识。

我们也整理了一些目前较受关注、在售的税优产品清单,或许你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为家庭配置了相关保障。

如果发现自己已持有税优保单,记得在个税汇算时填写抵扣项,别错过这笔优惠。

那么,在投保时是否需要特意选择税优产品呢?

如果刚好有合适的产品能抵税,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但如果产品不在税优名单里,也没必要刻意追求。目前税优健康险的选择空间仍然有限,保障需求才是第一位的

从目前的产品来看,有两类值得重点关注:

  • 为父母配置防癌险的朋友,可以重点看看表格中的防癌类税优产品。(关于惠民保、防癌险与免健康告知医疗险的区别,可参考 👉 身体有异常,如何选择医疗险?

  • 想兼顾节税与储蓄的人,不妨继续往下看,接下来要介绍的「岁岁享 3.0」或许会更符合你的需求。

中荷岁岁享 3.0

去年我们写过《明明是护理险,为什么大家都用它来理财?》,分析的是「岁岁享 2.0」。今年,这款产品升级到了 3.0 版本,整体设计思路延续了 2.0 的框架,变化不大。

大多数人选择它,并不是因为护理保障,而是看中了它「节税 + 储蓄」的功能。

先看产品本身的收益。

假设一位 30 岁男性购买「岁岁享 3.0」,每年缴费 2400 元,缴费 10 年,保单利益是这样的:

单看产品本身的收益,确实不算亮眼。

但关键在于——它是一款税优健康险。今年投保,明年就能抵税。换句话说,相同收益下,实际付出的成本更低。

如果这位男士的所得税率稳定在 20%,叠加节税效果后,那么保单利益变成了:

收益优势立刻明显起来。

可以看出,这款产品吸引力的核心,并非来自保险收益本身,而是「节税效应」带来的增益。收入越高、税率越高,节税效果越明显,整体收益也越有吸引力。大家可以对照下表查看不同税率下的保单利益情况,根据我们的测算,对于个税税率稳定在20%及以上的人群来说,这款产品通常值得考虑。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随着保单持有时间的延长,节税对整体收益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减弱,IRR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如果主要从理财角度出发,建议在投保后的 10~13年 期间退保,此时的综合回报相对更优。

适合谁?

这款产品定位清晰,尤其适合个人所得税率在 20% 及以上的朋友,工作、收入较为稳定可以选长交费期,不太稳定可以优先考虑短交费期。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适用税率,在收入未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可根据上年度税率估算,具体可参考下图查询:

(点击查看大图)

很多人可能会想:「每年就 2400 元的额度,退不了几个钱,也存不下多少,有必要折腾吗?」

这种想法很真实。去年我们也收到过类似留言,但评论区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

我自己也投保了这款产品,对我来说,它确实存不下一笔「大钱」,但胜在投保流程极为简单,几乎是「无痛操作」。每年汇算清缴时那笔小额退税,多少让人有点「小惊喜」;等保单到期后再拿回一笔积蓄,允许自己「挥霍一下」,整个过程情绪价值拉满。

省到,也开心到。

心动了吗?请稍等,还有几点小提醒

第一,每年可抵扣额度为 2400 元。

如果你之前已经购买了「岁岁享」或其他税优健康险,并且仍在持续缴费,那就不建议再买岁岁享 3.0 了——税优额度是不能重复抵扣的。

第二,不同地区退税细则略有不同。

目前多数地区采用的是 「按年抵扣」:今年投保,明年个税汇算时即可按全年 2400 元额度享受抵税。

也有少部分地区执行 「按月抵扣」。比如今年 6 月投保,则明年只能抵扣 6 个月(即 1200 元),第二年起每年抵扣 2400 元,最后一年再抵扣剩余额度。

两种方式的总额度完全一致,只是抵扣的时间分布不同,不用为此担心收益差异。

被保人选择上也需注意。

不少地区允许为家人购买并由本人抵扣,但也有部分城市(例如上海)要求「谁买谁抵」。因此,在投保前最好留意当地政策说明,以免影响抵税资格。

第三,留意投保时间与限时福利。

若希望在明年申报个税时就能享受抵扣,需在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投保。一旦错过,就得再等一年才能享受优惠。

目前保险公司还推出了限时福利:即日起至11 月 30 日 24 时,凡投保「岁岁享3.0」,且满足年缴 2400 元、缴费期 10 年及以上 的,即可免费获赠价值 400 元的体检套餐。犹豫期结束后,记得及时联系顾问领取。

体检套餐涵盖基础检查项目,如果你自己已有单位体检福利,也可以把这份套餐留给父母使用。(父母体检的思路可参考 👉《当父母来到我的城市:一份关于体检与就医的笔记》

另外要提醒一句 —— 如果非本人使用需要在 30 天内指定使用人,否则默认是投保人本人使用,且无法修改。(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税优健康险更像是一种「顺手做的理财优化」。它不会立刻让你多赚多少钱,但能稳稳省下一笔合理的税款。

每年在个税汇算时多几步,也不复杂,就能让生活多一点惊喜。

如果你今年还没有用满税优额度,可以趁着年底前看看是否合适自己。毕竟,节税不是高深的理财技巧,而是让钱多留一点在自己手里的生活智慧。

受文章篇幅影响,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展开,如果感兴趣,可以🙋预约顾问,详细咨询。

如果你对「预约顾问」这件事还有顾虑,不妨看看 👉 《预约保险顾问前,你是不是也有这些顾虑?》,或许能解答你心里的疑问。

产品链接:中荷互联网岁岁享3.0护理保险


想法

发布想法
  • Charlotte 黄萃

    “建议在投保后的 10~13年 期间退保,此时的综合回报相对更优。” 请问提前退保是否有本金的损失,利息又会怎么算?

    2025年11月11日
    0
  • 丁丁的1977

    看到这篇文章,恍然一年有过去了,去年就是这个时候,买的岁岁享!

    2025年11月11日
    0
  • 轻飘飘

    2年前就买了的

    2025年11月10日
    0
  • 路由心

    除此以外考证也可以/继续教育(在职读研等)

    2025年11月10日
    0
  • 知行合一之易之过

    OK,来的及时。去年买的是岁岁享2.0十年期,今年继续缴费就可以了哇?没必要更换成3.0的吧?另外,买这个是必须交满十年吗?

    2025年11月10日
    0
  • Barryzio

    “这种想法很真实。” ChatGPT也经常这么跟我说。😂

    2025年11月10日
    1
  • 保持热爱

    保险本身也有收益吗?

    2025年11月10日
    0
  • 白露子

    每年缴费都能领体检套餐吗

    2025年11月10日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