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小酒馆

E102 对话经济学者陆铭:如果你觉得我讲的每句话都是对的,那我讲的话一定没有价值

  • 2023年8月25日
  • 8877
  • 63


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这是一档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投资,更关注怎样更好的生活。我是雨白,今天来小酒馆做客的是经济学家陆铭老师,他的《大国大城》在近几年收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非常有影响力。

在介绍本期内容之前,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花絮。其实,陆老师此前已经做客过好几档播客,聊了不少他对城市和空间的看法,那录制之前他对我们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能不能给他提一些有趣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肯定就照做了。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你不仅能听到陆老师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享关于乡村振兴、灵活就业、退休养老等话题的反常识的观察和结论,也能听到一位经济学者的困惑和真实日常,从而打破刻板印象,更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相信我们小酒馆的听众向来是非常开放包容的,一定能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本期嘉宾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他的作品《大国大城》广受好评。

他的作品有《大国大城》《向心城市》《强城时代》。其中,《强城时代》是今年出的新书,现已在各个平台上线。

🪂 收听降落点

第一部分 经济学家的真实日常长这样!

02:02 谁说经济学家不接地气!去音乐节、看电影、逛街......都是实地调研的一部分

06:17 经济学家是怎么观察青年人的行为的?这些观察又怎么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11:36 那些小城市发展缓慢、大城市的问题多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的调查和我们的感受为什么总是相去甚远?

14:31 经济学家的观察到底能对人产生多大的作用?「规律背后是普遍的人性

16:28 经济学家在乎差评吗?理性上知道「一个观点如果大家都说对,说明它没有价值」 ,感性上嘛......

第二部分 如果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的很吃亏...

16:50 原来,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正确理解方式!不管是房地产企业,还是普通的个体,都在理解这事儿上出了偏差

23:15 换个方式理解越来越普遍的「灵活就业」现象:我们面临的现实不是从「稳定」变成了「不稳定」,而是有了更多选择

30:48 仔细想想,许多令人追悔莫及的决策都来自于「我是为了你好」,多看、多想,独立决策远比我想象的更重要

39:48 老了之后,上一代回农村,这一代往城市跑,为什么不同代际的人的选择大相径庭?

42:13 哈!?反直觉但又好有道理:别墅区尤其不适合养老;适合退休以后回老家的条件之一,竟然是「喜欢钓鱼」......

第三部分 多维度思考,之于我们的意义

44:55 本期金句:密度高的地方不理解密度的重要性,总觉得密度是坏的;密度低的地方也不理解密度的重要性,总觉得没它也行

49:43 寻常人的思维 VS 实际发生的情况:社会学家如何确保自己的认识是对的?

56:32 经济学家呼吁多年,户籍制度在最近有了放松的迹象

62:03 那个回答了无数遍的问题:我们应该选大城市,还是回小城市?

🌐 知行小酒馆的公告牌

📖 我们的第一本书出版啦!虽然你依然可以随时随地在「有知有行」App 里免费阅读《投资第 1 课》的完整内容,但如果你希望买一本实体书来读读,那么,欢迎点击这里,或者在微信中搜索小程序「有知有行的店铺」,购买由读库出版的《投资第 1 课》精装本。

💰长钱账户,了解一下!这是我们小酒馆全员持有的基金投顾产品,如果你有长期投资的需求,欢迎点击这里,进一步了解。

📮 我们有个信箱!给我们写信吧!如果你在投资生活中遇到了困惑,欢迎给「知行小酒馆」写信。不管是你苦恼于不知道怎样才能存下钱,还是纠结于怎样才帮身边人弄明白某个投资小问题,只要是关于钱的问题,都可以来信倾诉。虽然精力所限,不一定每一封信我们都会回复,但我们保证每一封信都会认真地阅读和保管。 来信请寄: allinthebeer@gmail.com

🍡 我们的专题策划都超优质!

养老养老规划政策解读老年防骗异地养老个人养老金账户

五险一金通识课公积金医保

知行读书会:《金钱心理学》《持续买入》《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 5 个真理》《财富自由之路》《投资第 1 课

房产万事屋必备常识二线城市购房

基金经理访谈姜诚

🍻 我们是谁?「知行小酒馆」是有知有行出品的一档分享投资与生活的播客节目,每周五晚八点更新。我们关注投资理财,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在我们看来,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 收听渠道

不管是在有知有行,还是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三联中读、蜻蜓FM、荔枝播客、微信听书、Spotify、Amazon Music、Google Podcasts,以及 Overcast、Pocket Casts、Castro、Snipd 等泛用型播客客户,我保证你都能找到我们的两档节目,《无人知晓》和《知行小酒馆》。

嘉宾 陆铭

主持 雨白

后期 wanying

制作 有知有行

想法

发布想法
  • yang9

    借评论区吆喝一下!📢📢📢 亲爱的朋友们,雨白大概率……不用直播报名CFA了~因为陈博士和我们编辑部共同打造的投资迷你课《投资ABC》终于要在本月和大家见面了~ 下周一早上,各位将会收到《投资ABC》的第一次推送哦!敬请期待~

    2023年8月25日
    68
  • 长钱我爱你

    我81年的,也40多了,属于农民工吧,初中毕业出来打工。这几年一直在想将来去哪养老,也和朋友们聊,一起养老的话题,就是很焦虑养老的那批人。以前想法偏向于回农村老家养老。听了这期节目,感触挺大的,唉,条件可以的情况下,可能还是城市好一点吧,我在沈阳打工,也打算规划一下,在沈阳养老的事情吧。我想说,这样的节目,对于我这一些低文凭,低收入的群体来说,很新鲜,就是从来不会接触到什么专家之类的,觉得离自己很远。有知有行打开了,我对世界的大门,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能听到。谢谢你们的付出。谢谢长钱,让我们普通人可以放心理财。

    2023年8月26日
    46
  • 哈特

    我的天……居然是写大国大城的陆铭老师……

    2023年8月25日
    10
  • 醉清风_bmwAib

    灵活就业不是主动选择的,是被动造成的,怎么和央妈说辞一样

    2023年8月26日
    9
  • A. ๑ 嘟嘟℡ 

    人性是有普遍性的,人是基于生活的体验、情绪,往往被情绪和生活经验所左右。 现代社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选择,为自己多种选择创造可能性。 对一个人好的方式:增加他的选择、告诉他充分的信息,让他独立做决策。——联想到传承,给他选择的机会。 以下笔记: 1、在专业之外的领域有一个自己的兴趣 2、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经济发展,跟大家生产、消费、居住结合在一起。 3、不断观察现实青年人行为,应用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城市规划 4、小城市发展缓慢、大城市问题多的根本原因 2003年之后,政府在人口流出区域做了大量投资,建设开发区、新城等,但小城市人还是持续流出、大城市大量的人口流入。政府有做出努力,多想想背后的逻辑。 学者讲的话先不要激起情绪,先听进去,思考一下这个观点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是成立的。比如:学者说“1+1=3”,一听没道理,细想在有些条件下可以成立。 5、「规律背后是普遍的人性」 但人往往被情绪和生活经验所左右,要考虑选择的背后。 6、「房地产理解偏差」 2016年出版《大国大城》,讲过的观点:人口在客观的经济规律之下,人会往城市/大城市集中,人在往房价贵的地方跑。 7、「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通过不同岗位(多种选择)的无缝切换实现了就业和收入和稳定性增加。新技术带来了劳动就业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观念的变化。最近30年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即同时存在稳定的工作和不稳定的工作。调整思维为社会各种各样的选择创造可能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家庭偏好做选择。 8、独立决策比想象中更重要,多看多想,不要以“为你好”来左右别人的决策 对一个人好的方式:增加他的选择、告诉他充分的信息。 很多人的观点是基于生活的体验、情绪,还有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选择和绝大多数人选择之间的差别,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由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决定的,但你可以做不同的选择。认知决定决策,当你的决策偏离社会发展规律会有很多损失。 9、不同代际的人老年选择不同 不同类型的老人,不适应大城市环境回家、照顾子女孙辈留在城市,现在的年轻人郊区养老。人老了需要医疗、社会交通,回老家的话满足2个条件:1)身体好;2)一个人可以搞定的活动,比如看书、钓鱼。人老了之后会特别怕寂寞,身体技能出现问题会需要医疗条件好一点。 10、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不理解密度的重要性,总觉得密度是坏的;密度低的地方也不理解密度的重要性,总觉得没它也行 人口密度是人和人之间见面的成本,密度高见面容易、密度低见面不容易。影响生活方方面面,点外卖、打车等等。 11、社会学家如何确保自己认识的是对的 人是基于生活的体验、情绪。职业训练,必须区分情绪和事实,必须在调研时保持中立,抛掉个人情绪、抛掉面临的争议。 做研究要知道有可能是错的,你能看到数据、国际经验。如果你相信人性是有普遍性的,那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国内很可能会走。 在互联网时代人性的弱点被加强,容易接受跟自己想法一致的东西,而证明自己想法错误很痛苦。经济学家从来不否定人有非理性行为,因为人会被自己的情绪左右、被生活经验左右、会盲从。 12、承认在相当长时间内,自己做好了所做的研究长期不被认知和理解的准备。 经济学家建议下实现的:户籍制度改革。 有机会读一些经济学的书,作为新的知识来源、思维改变,不要排斥。 13、大城市VS小城市 事实层面,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在往哪里走;你作为一个个人,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你要明白大多数人在往哪走,你跟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一致还是相悖、你应该掌握哪些信息、应该付出哪些代价。 首先考虑自己的职业,其次考虑自己的需求偏好。既看自己的选择,也看国家是顺应趋势还是逆转趋势,认清事实,把握自己的方向。

    2023年8月26日
    9
  • statistican

    哇,竟然是陆铭老师,兰小欢老师也给安排一下,哈哈哈哈

    2023年8月26日
    7
  • 三岁.

    Q:对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给他指出最好的选择,还是给他很多选择让他去选。 A:第一是增加他的选择,第二是告诉他充足的信息。

    2023年8月27日
    5
  • 好运UpUp

    灵活就业那一部分实在是难以认同

    2023年8月27日
    4
  • momo_ehg76k

    关于灵活就业这部分,我能理解陆老师的观点,也很能理解很多人的不满。 音频中陆老师提到的两位网约车司机,或者陆老师认为大部分灵活就业从业者,都应该是认识到了它的不稳定性而且接受这种不稳定的,比如接受是份短工,比如接受淡季就没饭吃等等。 而最近几年的情况可能是,社会上被预期的那种稳定工作的数量变“少”了,想要稳定工作的人群阴差阳错也进入到灵活性质的行业中。在他们心里,他们进入时是“灵活”的行业,只是因为新因为从业者不够多,等人多了,等时间久了,“迟早”是会稳定下来的。

    2023年8月26日
    4
  • 喵桑就是阿迪最爱小钱钱

    不选择进厂打工,难道不是因为工资低么(对比骑士的时薪)?

    2023年8月26日
    4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

00:00 --:--